探访京津冀最大单体智能温室 “番茄森林”首批产量将达700吨
?园区一角
无土栽培、自动水肥管理、精准环境调控、实时数据监测,番茄在北京已经开始了智能化生产的阶段。记者近日探访海淀前章村西路附近的一家智慧农业创新工场,看到一期工程试验栽培的温室番茄已经开始挂果儿,首批产量预计超700吨,产量至少能达到普通大棚番茄的3倍以上,未来还会更高。
作为京津冀最大的单体智能连栋温室大棚,大棚全部启用后将达10万平方米,国产化率在八成以上。据悉,这里也是北京首个在基本农田上建设的高效设施农业试点项目,今明两年是北京高效设施农业用地试点推广阶段,全市总规模将达到2500亩。
连栋温室里的“番茄森林”
虽然周边项目还在进行施工,但智慧农业创新工场的智能连栋温室大棚一期已经有模有样——8米多高的玻璃温室大棚里,空间干净明亮,室内略有点潮湿闷热,但一定是番茄们最喜欢的温度与湿度。
工人操控着轨道作业车穿梭于一排排番茄间,车辆可自动升降,所有植株都高达三米以上,果实密集度令人惊讶。巨大的温室,完全变成了“番茄森林”。
这个智能连栋温室采用无土栽培生产模式和全程数字化管理,实现了环境调控及水肥管理的自动化。北京西郊农场副总农艺师、翠湖智慧农业创新工场相关负责人李新旭介绍,这里是北京首个智慧设施农业试点项目,棚内每一株西红柿的成长状态都能被系统实时监测。“比如,当室外气温比较高的时候,大棚内高压喷雾就会自动启动,增加湿度,降低温度,让番茄们生活得更舒适。”
如此精心照顾,番茄产量自然可以期待,温室的首批产量预计能达700吨。李新旭表示,“我们的温室是全国首个国产化大型智能连栋蔬菜生产温室,国产化率达到80%。从目前长势来看,此次首批挂果儿的番茄产量至少能达到普通设施农业的3倍以上。”
北京首次在基本农田试点高效设施农业
其实3倍的产量只是开始,高效设施农业产出的番茄坐果穗数及总果数远超普通设施农业。这个智能温室大棚,目前还是试验种植期,会不断进行软硬件设备的调试,所有生产数据都将为之后的大面积种植打下扎实的基础。李新旭介绍,温室未来的单位面积产量将比传统设施高4倍至5倍。
全部启用后,10万平方米的智能连栋温室大棚,将成为整个京津冀地区生产蔬菜单体规模最大的智能连栋温室大棚,但这只是智慧农业创新工场的一部分。
据悉,整个园区总占地面积约1000亩,是北京首个在基本农田上建设的高效设施农业项目,未来这里还将有研发创新基地、配套协作区和两个单体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智能连栋温室大棚。两个大棚将被打造成20万平方米的绿色示范工场,而整个创新工场将集生产和科研于一身。 (据《新京报》)
新闻推荐
□郑因汉字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标识。为更好推动汉字规范使用,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