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茶 □王玉河
茶,作为大自然的产物,采天地之灵气,沐春秋之洗礼,钟灵毓秀,质朴无华。在我国,茶被誉为“国饮”。唐代刘贞亮总结了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养志”、“以茶可行道”。不仅如此,茶那淡雅、清幽、绵长的品性恰与中华民族崇尚先苦后甜、温和谦逊、宁静淡泊的处世哲学和审美情趣相契合,难怪古今圣贤、文人骚客,总是对茶有着天生的感情,赞之不绝,爱之难舍。
人有人道,茶有茶道。所谓茶道就是烹茶饮茶的艺术和意境,包括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程序。我国茶道讲究五境之美,对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包括情绪都有特殊的要求,推崇茶壶三点头、茶倒七分满、双手奉茶、三指取杯、闻香识茶、轻啜漫饮等规矩。宋代品茶有三点三不点之说,“三点”即有新鲜的茶、有甘洌的泉水、有洁净美观的茶具时点,天气和环境适宜时点,饮茶者儒雅风趣、气味相投时点。反之为“三不点”。明代有十三宜与七禁忌,都对品茶的规矩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同样的茶叶,如水质不同、茶具不同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品茶还需要举止优美、语言轻柔、心情闲适,除此之外,一个静谧、清新、优雅的环境往往更能锦上添花。
品茶关键是一个“品”字。真正的品茶不为解渴,而在回味那苦涩中的甘甜。苦也罢,甜也罢,人生的酸甜苦辣,都从这品茶中透现出来。一杯清茶,三味一生。日本某僧《煎茶训》曰:“一杯有清新甘味,二杯有人生苦味,三杯有老年涩味。”“道由心悟”,每个人品茶的滋味都是独特的。同是一杯茶,不一样的心态,就有不一样的味道,失意人尝苦涩,得意人饮甘甜;同是一杯茶,佛门看到的是禅,儒家看到的是礼,道家看到的是气。
品茶是一种心静。静,是我国茶道的修习之要。品茶是品茶人心的回归、歇息,需要“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安静。古人品茶时,尤其讲心静。唐时的冯可宾在《茶笺》中为心静设定了13个条件,把“无事”放在第一位。心静是最好的茶场。茶性清凉,可伏心中燥热,在一盏茶香里,静的是心,涤的是灵魂。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唯有放慢自己的脚步,心若止水、心素如简,才能在茶悟中滤去浮躁,回归简朴。古往今来,文人雅士留下不知多少爱茶吟茶的佳作,而这些佳作所诉说的都是茶一般淡泊的心性。
品茶是一种情调。品茶不光是鉴别茶的优劣,更在乎那种安逸愉悦的滋味和放松本真的状态。一杯在手,茶香袅袅,清香满室,意趣盎然,在细啜慢饮中,眷恋着那一份相遇和苏醒。很多人热衷于茶艺,除了偏爱茶的味道外,更享受泡茶过程的乐趣,让生活精致化。
茶亦醉人何必酒,清茶一杯也醉人。酒逢知己千杯少,茶逢知己一杯醉。喝茶能喝到醉,那是一种境界。茶醉不同于酒醉,茶醉是令人“六腑皆芬芳”的精神滋润,是心灵上的愉悦,若是茶香能沁人心脾,并且入骨,那就是不敢想象的清福了。
茶不过两种状态,沉下去,浮上来;品茶的人,也不过两种姿态,拿得起,放得下。人生沉浮,犹如一盏茶水,可上可下,沉时要坦然,浮时要淡然,在拿起与放下之间,思考着人生,感受着生活的情趣与雅致。
茶可独酌,也宜共饮,一人得幽,二人得趣,三人成品。独饮有独饮的妙处,众饮有众饮的乐趣。懂不懂茶并不重要,喝什么茶也不重要,与谁喝茶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投缘对味。
茶里乾坤大,壶里日月长。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闲时,品一杯茶,无关贵贱,无关贫富,无关名利,在氤氲的茶香里,最终明白,茶的世界是一个祥和的世界。
新闻推荐
佩洛西访台?外交部国台办坚决表态 立即取消计划,否则将坚决回击
最新消息佩洛西新冠检测阳性将进行隔离针对有报道称,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计划于近日访台,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7日在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