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子训猫”之法用不得要不得
林一城
俄国作家克雷洛夫写过一则厨子训猫的寓言:厨子外出归来,发现猫儿偷吃了许多东西,这时还在啃着一只烧鸡。厨子便对猫儿大加训斥,什么“不害臊”呀,“祸根”呀,“败类”呀,等等,唠叨个没完。而猫呢?根本不理会,依然不停地吃着,直到把那只烧鸡吃完,剩下一堆骨头让厨子打扫。
起初,觉得这则寓言滑稽可笑,后来仔细一想,感觉不足为奇,类似这样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屡见不鲜的。时下有的领导干部就像寓言中的厨子一样,对身边有缺点或犯有错误的人,往往采取睁只眼闭只眼的敷衍塞责态度,只知一味地批评、指责,狠话、硬话说了一大堆,却没有一句是管用的。有的虽然把“金箍棒”举得高高的,就是迟迟不往下落,或者隔靴搔痒,轻描淡写,无关痛痒地拍两下完事,以为这样“只动嘴不动手,只训斥不真办”是爱护身边人,是息事宁人,其实害人不浅。
俗话说,空口袋立不起来。批评,就是对错误思想的匡正,对错误做法的纠正,是揭伤疤、戳痛处,该打的“板子”就要打下去,口号式的批评是不管用的,必须动“鞭子”、下“刀子”,瞄准“焦点”、打到“痛点”、消除“盲点”,绝不能搞“下不为例、网开一面”那一套,更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显然,厨子如果操起棍子对屡教不改的馋猫动真格,猫是会有所收敛的。这只猫之所以如此大胆,是因为厨子“干打雷不下雨”,舍不得严厉管教,只用“口头警告”代替实际“问责”,根本不起作用。所以,“厨子训猫”之法用不得、要不得。
管住小节,才能守住大节。小节不良,发展下去就会大节不佳,小节上的病变,发展下去就会出现大节上的顽症。立身一败,万事瓦裂。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如果在小苗头、小毛病上不能止步,迟早会在大节上捅出“篓子”来。从近年来各地查处的一些贪腐案件来看,许多落马贪官就像是克雷洛夫笔下的“厨子”,对身边人、手下人过于放纵迁就,在关键时刻没有及时“拉”他们一把,使他们感觉不到监管的存在,从而纵“猫”为患,直至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害人害己。这样的忏悔值得我们警思警醒。
为什么会出现“厨子训猫”的现象呢?其一,多年来一些领导干部养成了说空话、唱高调、爱做表面文章的不良习气,热衷于搞形式主义,相当多的事情只说不干,凡事以个人利益为考量;其二,同错误现象真枪实弹作斗争,有时会遇到风险,甚至付出一定的代价。一些崇尚好人主义的领导干部为了“当太平官”,过“太平日子”,便对歪风邪气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用“厨子训猫”的方式虚晃一枪,“遇事留一线,今后好见面”;其三,有的领导干部本身就不正派,怕较起真来得罪人,不敢担当,不负责任,因而对不正之风不伤皮毛地“训”而了之。
事实上,喜欢“厨子训猫”的领导干部,如同是鞋子里面掉进了沙子,是走不了远路的。要戒除“厨子训猫”的毛病,必须树牢“松是害,严是爱”的管理理念,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敢于批评错误,敢于纠正错误,旗帜鲜明地同不良倾向作最坚决的斗争,对自己的身边人、手下人真正做到信任不放任,爱护不袒护,宽容不纵容,给他们念好“紧箍咒”,坚持有错必纠,抓细抓长。这样,不仅能使自己的身边人、手下人不做“糊涂人”、不干“糊涂事”,保住“小节”、守住“大节”,也能让自己的从政之路、人生之路走得更舒心、更放心。
新闻推荐
他山之石·贵州又到采茶时节,在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亮岩镇太极村,上百名茶农提篮背篓,在漫山的古茶树间穿梭,采摘“明前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