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拓宽专业,今年“冷”里添“热” 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陆续公布 多校政策有变
截至3月30日,已有12所强基计划试点高校陆续公布了2022年招生简章,启动强基计划招生工作。对比前两年,今年强基计划在招生专业上有所拓宽,在以往的数学、物理、生物、哲学基础学科“冷专业”之外,增加了一些热门新兴学科,比如自动化、智能无人系统技术等。同时在校测入围“门槛”和最终录取条件上,部分高校适当缩减入围比例,将高考成绩入围调整为综合成绩入围,还有的在最终录取时划定校测最低分限制。
专业不再“冷”
热门专业进入强基计划
3月24日,教育部发布消息,宣布今年增加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所高校开展强基计划试点,使试点高校达到了39所。按照《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强基计划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力学、基础医学、育种及历史、哲学、古文字等相关专业招生。目前,新增的三所试点高校均已发布简章。东北大学首年招生专业为自动化,湖南大学招生专业为化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招生专业为生物育种,具体分为种子科学与工程(生物育种)和动物科学(生物育种)。
在前两年的强基招生中,各高校招生专业多集中在数学、物理、化学、哲学等基础学科,仅有西交大、哈工大等招收核工程与核技术等专业,各校纯理科或纯文科专业占比较大。而在很多考生和家长看来,数学、古文字等专业多为“冷专业”,未来发展空间受限,在就业市场上不够“吃香”,因此限制了考生报考强基计划的热情。
从今年各校公布的招生专业来看,一部分热门专业甚至新兴专业开始进入强基计划。北京理工大学在往年的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化学、工程力学基础上,今年新增智能无人系统技术。西北工业大学在数学类、应用物理学、化学类之外,首次招收航空航天类。东北大学招收自动化。这些均为近年来高校招生中的热门专业和新兴专业。
其实早在强基计划设计之初,教育部就明确强基计划“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今年新纳入强基计划的“热门专业”和新兴专业,正是对这一精神的落地。
入围“门槛”调整
山大调低比例北理综合划线
从已公布简章的11校来看,各校强基校测入围仍分为两种方式,一是高考分数入围,二是五大奥赛国赛银牌以上获得者破格入围。在第一类考生入围线划定上,东北大学、湖南大学均按照各校在生源地招生计划的6倍划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按照5倍划定。
其他已公布简章的9所高校中,中国海洋大学、兰州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8校入围线划定标准与去年保持一致,分别为分省市计划的4倍、6倍、4倍、6倍、4倍、5倍、6倍和6倍。而山东大学则将入围线的划定,从去年分省市计划的6倍缩减至今年的5倍。这意味着,在今年各地高考整体难度与去年持平的前提下,山大的强基入围线将“水涨船高”。
其实从2020年强基元年到今年,各校的入围线划定比例始终在不断调整中。以清华大学为例,2020年按照招生计划5倍入围,2021年扩大至6倍。而兰州大学、厦门大学,首年按照计划3倍划定入围线,2021年则扩大至6倍,入围参加校测的考生数猛增。
在具体的入围成绩计算上,过去两年各校均把考生高考成绩作为入围成绩,而今年部分高校的入围成绩计分方式有所改变。北京理工大学的入围成绩=高考成绩(不含政策性加分)+高考数学单科成绩×0.2,充分突出了对数学学科的重视。
录取条件“加码”
部分高校校测最低分有要求
从前两年政策和今年已公布政策来看,在强基计划的最终录取中,对于第一类考生而言,各校均采用综合成绩从高到低进行录取,综合成绩=折算后的高考成绩×85%+折算后的校测成绩×15%。但此外之外,今年部分高校首次在综合成绩之外“加码”,对校测成绩最低分有限分要求,未达到要求者,即使综合成绩靠前,也不能被录取。其中山东大学明确要求,校考成绩未达到60分的考生不予录取。重庆大学也要求学科能力面试未达到校考合格线(60分)者不予录取。
从今年政策来看,各校也更加重视对考生体质的考查。虽然体测成绩并不计入校测成绩中,但参与与否、合格与否将直接影响最终的录取。其中重庆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明确规定,体育科目测试(身体素质测试)未申请免考却不参加者、以及测试不合格者,均不能被强基计划录取。武汉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则要求,体育测试或身体素质测试不合格者无法进入下一轮的校测,这同样意味着体测不合格者无法被该校强基录取。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王晓雨
新闻推荐
防控动态在3月30日举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卫健委表示,截至30日10时,上海已在浦东、浦南及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