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书法手稿卖了1207.5万元 茅盾不承认自己是书法家
拍出了1207.5万元的茅盾手稿局部
8年前,在南京经典秋拍中国书画专场上,茅盾手稿《谈最近的短篇小说》经过44轮的激烈竞价,最终以1050万元的价格落槌,加上15%的佣金,成交价达到1207.5万元,创下了中国文人手稿的拍卖新纪录。
考北大错写名字,成就茅盾书法
1913年,一位少年报考了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发挥不错的他,满心欢喜地回家等捷报,想不到发榜时竟没有自己的名字。
之后,一直为落榜而懊悔不已的少年,却意外地收到了北大寄来的入学通知。有趣的是,通知书上写的是沈德鸣三个字,与自己的名字有一字之差。
报到时一查,少年发现自己在填报名单时,书写潦草,把“鸿”字写得像个“鸣”字。写到这里,相信书友都知道他是谁了?一代文学大师、书法家——茅盾,原名沈德鸿。
正是当时报考北大的这件事,成就了茅盾与书法的不解之缘。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就像网上流行的笑话一样,明明是“楚中天”的名字,却被念作了“林蛋大”!这件事放一般人身上,也就当作有惊无险的一件平常事,可到了要强的茅盾这里,他觉得是端正自己对书法态度的时候了。自此以后,他写字一笔一划,端端正正,从不草率,直至80多岁高龄,写回忆录,还用毛笔正楷书写,字迹清楚俊秀。
茅盾从来都不认为自己是书法家
如同碑派陆维钊先生在最负盛名时,一再惋惜地自评:“想不到最后落得个书画家的下场。”不仅陆维钊,朱熹、马一浮也是一样,说他书法家,会气死他们的。其实,中国古代从来没有职业书法家,书法和文学是并行其道的两架马车。就像陆维钊所说,如果一开始就要我当书法家,这个就很小很小了,末流了!
茅盾写字是为实用,并不当作是艺术创作。谈及自己的书法,他曾说:“不成什么体,宋徽宗的瘦金体看过,未学,少年时曾临董美人碑,后来乱写。”
在北大学习时,曾受到沈尹默、沈坚士等人的直接影响,他的书法在颜柳楷书的临习方面下过不少工夫,对书法史上的行草法帖也多有借鉴。
改革开放后,茅盾与许多老友开始书信往来,朋友中也有不少人向茅盾求取“墨宝”。茅盾总是有求必应,一面谦虚,自称“字殊拙劣”,一面开始讲究书法形式,于是,求字的人愈来愈多。其中,要求题写刊名、书名、校名,以及为名胜古迹书写楹联等内容的较多,后来甚至到了欠账无数的地步。
茅盾文学书写的自觉性之高,致使自己即使无意于成为书法家,也还是在实践层面成了一个著名的书写者。这与鲁迅的经历非常相似。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有意翰墨墨如海。”
茅盾将文学书写与书法书写进行了成功的结合,并且都将“在墨迹中永生”。同时他对书法毫无功利的热爱,以及拒绝书法家之名的审慎态度,也值得我们当代的书法界反思和学习。
文/舒华平
新闻推荐
新华2022年3月1日,我国第一部综合性反家庭暴力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施行6年。近日,法院家事特色审判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