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一把手”拜访100家以上企业,能否破解就业难?
不能仅仅把走访当作拓展就业岗位的临时性举措,还要将之作为推进办学综合改革,完善办学体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契机。
日前,教育部决定开展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今年,高校毕业生再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千万大关。受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不少企业缩招,也进一步加大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是教育系统一项重要工作,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不仅关系个人的发展,更牵连着家庭,关系社会稳定。开展“专项行动”要求高校书记校长主动走进园区、走进行业、走进企业拓展岗位资源,显然是强化高校就业服务的一个创举。
“专项行动”推出后,社会有一些疑虑,走访或者开拓100家企业的任务,能否完成?对此,包括汕头大学、安徽大学等在内的多家高校负责人都表示“难度不大”“100家其实不多”。一方面,行动参与者包括高校党委书记、校(院)长,以及校级领导班子成员,任务并不全在书记、校长身上。另一方面,对于很多高校,尤其是应用型高校、高职院校来说,产教融合本就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产教融合必然离不开与企业、行业的紧密联系。
当然,完成走访数量并不是目的,与企业形成更紧密的联系,实现就业目标才是目的。更重要的则是,通过走访建立更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深入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形成推动人才培养改革的合力。企业需要的是能够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人才。解决就业难问题,要更注重在人才培养环节发力,主动了解对接企业、行业的需求,着力解决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设置趋同、课程内容陈旧、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等突出问题。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加快教学课程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切性,才能更好满足企业的需求。这也是提升高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杨三喜
新闻推荐
赵婀娜““双减”减去的是不必要的、机械的、重复的学业负担”“更好促进“双减”政策产生实效”……今年全国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