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雪容融 读白来勤散文《雪落灞河》

西北信息报 2022-02-11 00:53 大字

■吴文茹

 第一次读白来勤的《雪落灞河》,是在春节前。那场初雪之后,这篇散文从众多咏雪诗文中脱颖而出,许多平台竞相转载,无声有声竞相发声,《雪落灞河》引人注目。

那时,我做了个人一年里的创作小结,也看到了白来勤一年来的创作成绩单,可谓是果实累累,收获满满。他每年的作品不仅产量高,而且销量大,在金融作家中分外亮眼。

初读《雪落灞河》,因其点击率高、传播范围广,让我有了探究其中奥妙的想法。春节后,又逢瑞雪,再读《雪落灞河》,联想到了“雪容融”,北京冬季奥运会吉祥物之一。

雪,象征洁白、美丽;容,意喻包容、宽容、交流互鉴;融,意喻融合、温暖,相知相融。容融,表达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发展的理念,体现了一个更加包容的世界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雪落灞河》一文,契合了“雪容融”的诸多美意。

文章以“一夜雪花入梦”开篇,按照时空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道:“彳亍于灞河岸边,听雪花的心声,读雪野的思绪,我感到远处仙气缭绕的白鹿原、炊烟袅袅的骊山西绣岭向我不住地招手,身边老气横秋的杨柳、征袍破旧芦苇向我频频点头、舞蹈,就连脚下的河水也向我投来艳羡的目光、绽放只有我听得懂意思的甜润的歌喉。作者把观察的变化和思绪的转换作为全文的脉络,从生活现场走进了历史记忆。”

紧接着,雪落灞河,诗意飘飘洒洒。作者以与灞河有关的古人诗画为引子,踏雪寻梅徜徉,于灞柳风雪中展现了一种渴望远离尘俗纷扰、坚守生命本真的文人意趣的诗意象征,一种失意却又不失精神高贵的理想栖居。

进而,作者由诗意的穿越深入到了历史的追思:雪落灞河,思索丝丝缕缕,温故知新观古鉴今成为头脑中历久弥新的重峦叠嶂。他以历史足音的回声和气息的传递,向默默的流水发问:是否也在与我同时对“民为重,君为轻,社稷次之”的圣贤言语深思良久?搭建起了个人感性与历史理性的阐述框架。

“雪落灞河,芳魂缠缠绵绵,诉说着只有把该做的事情做到精益求精、尽美尽善,英名方可长留人世间;雪落灞河,有时窸窸索索甚至无声无息,有时玲玲叮叮如钢琴协奏的美妙乐曲,有时在风中大起大落大悲大喜宛若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作者每段均以“雪落灞河”起韵,从秦腔、白鹿原到命运交响曲,有古至今,由中到西,纵横穿越,自由驰骋。

雪落灞河,绘就一幅立体的画,谱成就一曲无词的歌。作者把这幅画定格在了灞河上的大大小小数十座桥梁,以它们连接历史和未来的情结,维系着眼前与远方的期盼;作者把这首歌,以自己独特的气质风韵,以一段段刻骨铭心的灞桥故事,吟唱出厚德灞桥的人文情怀。

雪落灞河。

河道里,一群白鹤在雪中轻歌曼舞,几只野鸭子在草丛中叙旧话新。作者行走在落雪的灞河边,感到自己仿佛也变成了古人,穿越心中那座千古屹立的文化灞桥,身着宽袍大袖,骑一头笨拙缓慢的蹇驴,一唱三叹……最终汇入飘飘洒洒的雪花中。

《雪落灞河》具有格局大、立意新、寓意深、境界高的特点。全文以雪花开篇,以雪花结束,收尾呼应,下了一场“认真的雪”。这篇不到两千字的抒情散文,以雪落灞河为契机,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都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便是描写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责任和思想情怀。感情真挚,精神饱满,思维跳跃,语言生动,韵律感强,对世界和自我的诗性表达,感动而温暖,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是白来勤作品的鲜明特色。

《雪落灞河》,是一篇“雪容融”的美文。作者以大眼界、大胸怀,写大散文。他对景物的记叙和描述通常没有局限于具体写实,而是以小见大,将其相关的价值链贯穿全面的机构和情节,并通过相关的历史事件、代表人物、经典作品表现思想的升华。这也是《雪落灞河》这篇即兴散文之所以深受主流媒体青睐和广大读者喜欢的主要原因。

这场雪,不仅仅是雪,也不只是落在了灞河。它穿越古今中外,包容历史人文,融汇诗画歌舞,绘就了一朵美丽而独特的雪花,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雪之大美。

新闻推荐

高跷上的元宵节

在我的印象中,元宵节如果缺了踩高跷这项娱乐活动,简直就像年夜饭中少了压轴大菜一样,会缺少很多滋味。踩高跷是河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