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批轮岗教师周群“双减”元年写下14万字日记
12月22日,北京市前门外国语学校语文教研室,周群手捧“我的轮岗日记”。12月23日,北京市前门外国语学校语文教研组,周群(左一)在录制教学交流视频。12月22日,北京市前门外国语学校初二(1)班教室,周群(左一)边点评边拿出手机记录下学生们介绍《苏州园林》思维导图的过程。12月22日,正阳门,周群在观摩清代前门地图。她主动扛起了北京市前门外国语学校“前门文化特色”校本课程升级的重任。2021.09.09
《致敬双减后的园丁们》
4个多月、120余天,“双减”后的第一个新学期尚未结束,周群已经写了14万字的轮岗日记。
8月25日,为推动“双减”(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落地,北京宣布将大面积推进干部教师轮岗,东城区和密云区为首批试点区。当日,北京景山学校正高级语文老师、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周群以首批轮岗教师的身份,进入北京市前门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前外”),开启了为期一年的轮岗生活。
轮岗不是“一萝卜一坑”
12月22日上午9点半,在“前门文化特色校本课程开发推进会”上,周群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前门文化特色”(2.0版)课程设计整体思路,这是她在授课之余熬夜奋笔疾书赶出来的。
在北京传统文化课程开发上,周群有着丰富的经验。她所在的北京景山学校早在2003年就开始利用本土资源整合并开展关注北京传统文化的系列课程,截至2008年,已通过校本课程的方式推进了六轮,其间,周群都是主要的推动者。
“前外原先也有这门课程,但总体来说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前外所处的地理位置,特别有优势。”在周群看来,骨干教师均衡配置轮岗,绝不只是“一萝卜一坑”,而是要主动找到与新学校工作对接的“点”。
因此,除了担任教学班的任课老师和带徒弟之外,周群又主动扛起了“前门文化特色”校本课程升级的重任。她与北京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以及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建立了联系,组建了课程开发的专家团,顺利搭建起了学校和中心的桥梁。
当日的推进会上,周群不时加入讨论,偶尔还和身边的同事交流。“冰激凌来雪花酪,好吃多给我拉拉主道,叫你尝来你就尝,冰糖玫瑰我往里头放……”说到兴起时,周群甚至跟同事小声唱起了《老北京叫卖组曲》。
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可以和语文结合,锻炼写作;可以跟英语结合,输出传统文化;可以跟物理结合,研究榫卯结构;可以跟绘画结合,研究雕梁画栋……一群人讨论得越来越激烈。对于前外的孩子们而言,等到下学期,他们就有机会走进社会大课堂,用他们感兴趣的方式探究前门的特色文化。
“逼迫”自己和徒弟们共同成长
“晓宇,你那节课准备得怎么样了?你不是准备假期都干出来吗?”12月22日11点40分,刚回到初二语文组办公室,周群就开始催张晓宇“交作业”——整体单元教学设计。
作为轮岗教师,周群有很大一部分任务是为轮岗学校培养青年教师,初二语文老师张晓宇是周群在前外收的五位徒弟之一。
“原来没做过,第一次按照单元整体设计传记教学花了一天时间,有6000多字。”张晓宇告诉记者,他第一次“交作业”时,一个小时后就收到了周群的回复,上面写满了红色的批注,“看到的那一瞬间,真的心情特别复杂。”
硬着心肠“批”徒弟的同时,周群也利用周末同步做设计,让晓宇可以比较不同之处。“基本方法是通的,他们慢慢掌握了单元教学设计的方法,以后小一些的项目制教学设计或者更长期的教学设计,都不会有问题。”
11月29日,带着第一次做的单元教学设计,张晓宇开始了公开课前的试讲,他选的是写作指导的环节,过程并不十分出彩。但这次,周群给予了更多的鼓励与支持。在周群看来,该不该选择这样的课来上,甚至上课效果如何,是不是“出彩”,都不是问题。“什么是大问题?年轻教师能否勇敢地迈出突破自己的这一步,甚至敢为人先,这才是大问题。”
在“锤打”徒弟的同时,周群也在不断给自己加压。对她而言,轮岗意味着走出舒适区,面对新环境、新挑战,“逼迫”自己发挥作用。正如她在轮岗日记里写的那样,“遇到瓶颈期怎么办?我的经验是:勇敢地闯过来就好了,而且,越早越好。不闯,只会越来越煎熬。闯关,就是打怪。要让自己有‘奥特曼打小怪兽’的智慧和勇气。”
与学生一起“苟日新,日日新”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的是《苏州园林》,一共十段。哪位同学来说说每一段的关键句?”12月22日12点50分,周群的语文课准时开始。
跟着老师的节奏,初二(1)班的学生们开始回顾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分小组开始制作《苏州园林》的思维导图。
“下午这个点正是困的时候,如果还是单纯的我说他们听,教学效果也不好。”周群把这节课的重点放在了学生用思维导图呈现文章上。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同时,周群也在各小组间来回走动,随时解答学生的疑惑。
在课堂后半段,学生们走上讲台进行分享。黑板上满满当当地贴着8张思维导图,有的学生还用彩笔画出了自己眼中的苏州园林。“这画画得真好,我觉得值得我们鼓鼓掌。”周群告诉记者,自己在刚接手这个班时发现,学生在自我表达方面有所欠缺,“所以要给他们搭建各种展示交流的舞台,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在点评环节,周群还做了细化调整,要求学生各小组派代表先自评,再邀请其他小组的同学点评,最后再谈自己小组有什么打算,“和周一相比,第二次小组合作画导图,学生们有明显进步。”
看似行云流水的课堂教学背后,是不断的思考与改进。“前外的工作量比在景山多多了,用时间来衡量,大概是两三倍。”对周群而言,虽然只是一个教学班,但备课量很大,因为学情不同,每天都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她每天都得琢磨对策,思考如何搭建学习支架,怎样才能有实效。
周群欣喜的是,她能察觉到学生在进步,而她自己也做到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做长线教育,不以“过客”心态轮岗
12月23日下午2点40分,周群在微信朋友圈“如约”更新了“我的轮岗日记”。
每天进行教学反思,是周群一直坚持做的事。从8月25日至今,周群几乎每天都会分享短则几百字、长则上千字的日记。
轮岗日记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日常工作,周群有时也会分享和五个徒弟之间的交流,会给“娘家”北京景山学校的教学改革、课程升级支招。而在周群的朋友圈里,众多关注教师轮岗、关注教育的人也会留言探讨,这里俨然成了一个实时更新的线上“教育理念分享地”。
而在前外的办公室里,也有一本厚厚的棕色笔记本,里面粘贴着打印出来的周群所有轮岗日记截图。“这些都是要留给学校(前外)的,方便所有教师随时查看。”周群告诉记者,第一本已经快合不上了,马上要开启第二本。
2022年新学期开学,北京又将有新的区加入教师轮岗试点。
在周群看来,轮岗对教师的职业生涯而言,可谓大事。她一直告诫自己,做长线教育,不以“过客”心态轮岗,“从心里把轮岗学校当做自己的‘家’。要肯于交付真心,更要付出心血。”
在日记里,她曾记录下这样一段小插曲。
周群和前外教学副校长王继云聊到了轮岗。王继云对周群说:“你刚轮岗的时候,确实以为你就是来走走形式呢。后来发现,你是真的在干。”周群答道:“我们现在不仅是真干,还绑在一起整大事。”
话音未落,两人开怀大笑。
采写/新京报记者杨菲菲摄影/新京报记者李木易
新闻推荐
新华社重庆12月28日电(记者陈青冰)全国首个轨道交通三线互联互通12月28日在重庆上线,一改以往列车跨线运行“人换乘”现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