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弹性上下班 为教师撑出休息时间和成长空间
学生的减负不能建立在教师负担增加的基础上。
12月21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实施课后服务后,教师负担增加的问题,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想尽一切办法创造条件不要让老师的负担过重,积极探索推进实行教师弹性上下班。
今年,基础教育领域改革力度空前,“双减”政策的全面推进、课后服务的全覆盖,对教育生态进行了系统性重塑。但客观上也增加了教师的负担。开展课后服务之后,18:00放学以及20:30放学成为主要的放学时段,教师下班时间也相对应地集中于18:00-20:00。学生在校时间变长了,教师工作时间也延长了,频频出现教师累趴、学校无奈的现象,不仅影响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也影响了课后服务的高质量开展。
学生的减负不能建立在教师负担增加的基础上。教育改革的推进,不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作业布置还是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教师的付出和投入。在鼓励老师发扬奉献精神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想尽一切办法创造条件为教师减负,避免教师负担过重。保障教师有休息的时间,有钻研教学的精力。
探索实行教师弹性上下班,早来早走、晚来晚走,让教师不必有课没课都坐在办公室,是保障教师休息权利,提高工作效能的重要举措,更是一项暖心工程。希望各地都能根据地方实际情况,不断提高管理效能,完善和改进教师绩效考核办法,科学制定弹性上下班制度,给予教师灵活安排时间的空间。
为什么课后服务会增加教师的负担,我们还需要弄清楚背后的真实原因。学生在校时间确实延长了,但课后服务做什么也是决定教师负担轻重的重要因素。如果课后服务中,课后作业辅导成为主要内容,甚至用这个时间讲新课,那教师的负担必然会显著增加。所以,安排学生自主完成作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后服务,让学生自主阅读,参加体育、艺术、科普活动、劳动实践,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才能为引进丰富的校外资源参与课后服务打开空间,从而减轻教师的负担,这也是开展课后服务的正确之道。
还有一个老调重弹的问题,那就是减轻教师的非教学负担。“双减”背景下,学校迎检任务是否减轻了?有调查数据显示,部分地区各项检查减少了。但是仍有76.28%的教师反映,各项检查有增无减,认为没有太大变化的占比为22.10%。教师没有三头六臂,教师也是普通人,在“双减”客观增加教师负担的背景下,如果非教学负担不能有效减轻,那意味着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承受“双重”挤压,这显然是教师无法承受之重。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杨三喜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海)12月20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武和谦主持召开全市数字政府建设工作专题会议,听取相关单位及县区数字政府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