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最帅环卫大爷”美在劳动意识和习惯 农村大众报评论员孙成民

农村大众报 2021-12-17 15:49 大字

在沈阳故宫附近干环卫工作、今年63岁的杨俊山最近在网上红了。红的原因,是因为他有一头“飘逸的长发和标志性的胡须”,又因为干的是收入低、脏苦累的活,所以被点赞、称为“最帅环卫大爷”。

杨俊山在网上走红,是因为从他身上,有人得出了“时尚不分年龄”的结论;有人说出了“自在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话。就笔者而言,从杨俊山身上,看到的是劳动最美丽,劳动者是最美丽的人。这无关他的职业,无关他的头发和胡子,无关他的穿着和打扮。

杨俊山小时家贫,没上过几年学,后来跟着父亲学木匠手艺。靠这门手艺,他走南闯北,辗转漂泊大半生,养活家人,把一双儿女送进大学。杨俊山本来决定,干到60岁不干了,好好歇歇。可到了60岁闲下来时,他又“总感觉生活中少了些乐趣”,浑身上下都不得劲儿。于是,他就去当了个环卫工人。因为他劳动了大半辈子,已经闲不住了。

杨俊山之美,正在于他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

勤劳,曾经是长辈对孩子最好的期盼,因为这种品质能让孩子长大后至少可以自食其力;勤劳,曾经是社会对年轻人最好的评价,有了这样的评价,小伙子好找媳妇,大姑娘好找婆家。勤劳,曾经是人们对一位老人去世时的最后认同,这个认同意味着这位老人活着时,对家庭和社会有过巨大的付出。

时代变迁,现在需要出大力、流大汗的活很少了,包括种地,从耕到收,重体力活全让机械替代了。可这并不是不再需要劳动。农机要有人操作才能完成耕种收,现代化的车间需要操作工,工农业产品的流通需要经销者,城乡的干净美丽需要清洁工,等等。但在一些错误的认知中,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仅仅是好好学习。殊不知,如果没有培养出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学到再多东西,也难以在成年后转化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劳动。

今天,我们赞美“最帅环卫大爷”,不妨借机对孩子进行“劳动最美丽”教育。

新闻推荐

老人出游更方便了

乘机有保障 景区留名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