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憧憬与阵痛交织的嬗变时代 读王棵长篇小说《桑田日暖》

四川经济日报 2021-12-15 06:50 大字

□ 贾登荣

《桑田日暖》由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青年作家王棵新近出版的长篇小说《桑田日暖》,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江南水乡的何家园为背景,讲述了普通农户醒兰、凰桃一家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初期所经历的悲喜遭际,再现追梦路上憧憬与阵痛交织的现实,让人感受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嬗变的沧桑历程。

《桑田日暖》是一部通过小角度展现大主题的作品。何家园,是江南水乡一个普普通通的自然村落。醒兰、凰桃一家,则是一户极为普通的农户,长期过着“抓一把米,再掺了麦麸、玉米渣、糠”来煮饭的艰辛日子。1983年,联产承包的曙光,让他们第一次经历了水稻丰收的喜悦。醒兰的脸上出现了少有的笑容,并提前借了稻谷,“打了一袋米回来”,做了一顿白米饭让全家人享用,同时规划着“天天吃米,顿顿吃米,想吃几碗,就吃几碗”的未来幸福生活。天有不测风云。意想不到的打击不久就降临到这家人头上:醒兰的丈夫凰桃与18岁的大儿子春锦夜间在运河里扒螺蛳时,小船被拖船撞翻沉入河中,父子俩丢了性命。凰桃与春锦这两个家庭顶梁柱的离世,无情地摧毁了醒兰的梦想。然而,倔强的醒兰不愿意向命运低头。她迅速从丧夫丧子的痛楚中走出来,“身体热络起来了。那个因凰桃、春锦父子之死而冻结的愿念,又重新燃起。这一次,它比先前燃得更激烈。”她发誓要“盖新房!盖新房!”。有了这个梦想,她开始一步一步实施计划。为了攒钱,她决定不再做白米饭给家人吃了,而是恢复将麦麸等掺进饭中的方法,从而将“缸里的稻谷尽可能多地省下来,去集上卖掉,变成钱放到兜里”;同时,她还用掷硬币的方法,迫使品学兼优的女儿秋锦辍学回家务农;为了攒钱盖房,她甚至与自己的妯娌厉金香一道,利用人们的迷信心理,以一次巧合的事件为由头,将计就计,借死去的丈夫与儿子可以“显灵”的方式来骗钱以筹措建房资金;后来,她遇到了丧妻的赵瓦匠,看到赵瓦匠可以帮助自己早日实现盖新房的梦想,她冰封般的心扉敞开了,很快便与赵瓦匠结合在了一起;幸福的生活没过几天,赵瓦匠却转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赵瓦匠没了音讯,家里反而来了几个要赌债的人。醒兰的梦破灭了,人生坠入了低谷,只能眼睁睁看着厉金香一家盖新房。就在她感到绝望之时,赵瓦匠又突然出现在醒兰面前。这一次,他带回了从上海挣得的大把钞票,还承诺过几年盖一座何家园最好最漂亮的楼房。醒兰心中又重新燃起了希望,并催促赵瓦匠再去上海挣钱,下半年就回来盖新房,实现心心念念的愿景。

《桑田日暖》所讲述的醒兰一家的经历,其实正是千千万万普普通通中国农民家庭共同的经历;发生在醒兰一家的故事,也是发生在无数个村庄农家的故事。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之初,农民们心中只有这样的愿望:自己成为了土地的主人,以后可以吃得好一点,住得好一点。为了这样的目标,他们除了在责任地上拼命挥洒汗水之外,还试探着外出打工、贩卖蔬菜等,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当最初的目标渐渐实现后,他们的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去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并实现从温饱走向小康,进而向富裕的生活阔步前进。当然,中国老百姓在追求幸福生活的道路上,也与醒兰一样,常常会遇到不期而至的阵痛与折磨,前进路上总是充满着无尽的坎坷与曲折。醒兰一家的故事,既是千千万万普通农民的故事,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嬗变故事。无疑,《桑田日暖》借助醒兰这个普通人的故事,完成了一个重大主题的深度呈现。

《桑田日暖》一书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散发着诱人的泥土芬芳,让读者仿佛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中国,看到那些在农村流传多年的思想、风俗、行为、习惯等,既让人忍俊不禁,又倍感回味悠长。作者对农户之间为争夺土地面积而采取“移垄、挖垄”的方式,进行了生动的再现:土地承包到户之后,何家园人劳动热情倍增,他们都想自己的土地上多产出一些粮食,过上天天吃白米饭的好生活;为了自己目标的实现,潜伏在内心深处的私欲也自觉不自觉地萌生了。与醒兰承包田相邻的何兆玖,欺负醒兰的丈夫凰桃忠厚老实,居然将两家分界的田垄移了位。面对这种霸凌行为,醒兰进行了反击。她“用手去刨那垄,同时将手里的泥块扔出去。泥块准确地飞向了何兆玖父子”,最后双方发生激烈的争吵打斗;即使与醒兰要好的水芝,也采取另外的手段,把两家之间的田垄“从头到尾裁薄”,从而扩展自家的地盘。这种“移垄、挖垄”,损人利己的方法,在上世纪的农村,可谓司空见惯。

《桑田日暖》一书塑造了若干丰满鲜活、活力四射的人物形象,读者透过这些人物可感受中国乡村的风俗人情,感受中国乡村在改革开放春风吹拂下渐进的发展与变化。醒兰,是小说的主角。她性格多面矛盾,古怪多重。首先,生活的磨砺,让醒兰个性显得执著专一,对于自己与家人的生活,总是显得有规划,有主见,有担当。醒兰这种执著的性格,在“盖新房”这一点上表现得最为强烈。为了攒钱盖新房,她不顾老师的劝告,一意孤行,剥夺女儿秋锦上学的权利;她拒绝母亲的好心提议,不回娘家住,坚持自己攒钱盖新房;为了盖新房,她原谅了赵瓦匠的不辞而别。为了心中那盏理想的灯,醒兰可谓奋不顾身,赴汤蹈火。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面对无奈的现实,醒兰又变得相当脆弱、敏感。一次,她在打扫卧室卫生时,发现墙上有一个洞,正对着自己的床。于是,她心中的怨气、怒火一股脑爆发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开始号哭、咒骂,把满腔的愤懑发泄到厉金香家人身上。类似这样脆弱、敏感的行为,在书中还有许多段落。当然,醒兰性格中也有隐忍智慧的一面。当面对强硬对手而一时无法撼动时,她选择避让三舍的办法,委曲求全,从而为自己赢得周旋的空间。通过多个小兰的展示,作者将醒兰这个对生活充满憧憬、不懈追求幸福日子的农家妇女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让人感到可亲、可近、可信。小说中出场并不多的凰桃,也个性突出。他既憨厚但又内秀。对于纷纭的外部世界,他充耳不闻,不喜欢争斗;特别是对于自己的妻子,他总是事事忍让,尽量讨好。但他的内心世界却相当丰富,有内涵。所以,大凡遇到好事、喜事或者不开心、不顺心的事,他都会用漂亮的毛笔字,在“门背面”记上一笔,以永志不忘;凰桃的性格,也有另外一面,质朴又敢于冒险。这样的特点,在外出抓螺蛳这件事情上展示得淋漓尽致:一天晚上,他想趁别人不注意的时间,前往运河里抓螺蛳。这次冒险的结果,不仅自己丢了性命,而且还连累了自己的儿子春锦。

《桑田日暖》一书不但主要人物形象生动,即使是非常次要的人物,作者也通过匠心独具的细节,塑造得鲜活生动。民办教师厉茨仙就是一例。这个厉茨仙,自以为高人一等,所以总是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普通农家的子女。她不喜欢那个作风不端的妇女于丰秀,当于丰秀央求她为上学的女儿取名字时,在知道于丰秀夫妇不识字,没文化后,他居然歹毒地将小女孩取名为厉仲淫。一个取名的情节,让厉茨仙这个尖酸刻薄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新闻推荐

皖江示范区规划实施情况评估调研座谈会召开

本报讯(记者俞冰清张锐)12月14日,皖江示范区规划实施情况评估调研座谈会召开。皖江示范区规划实施情况评估调研组领队、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