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满意”政务服务品牌 高新区重点项目审批“瘦身”提速
■本报记者 王培源
“一般编制实验室类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非常耗时,少则1个月,多则几个月。”12月4日,胥凯介绍,得益于高新区在全市首个推行环评区域评估,他所在的高新区科霖检测有限公司在新引进的检测中心实验室项目中,仅用10天时间就完成了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稿的编制,成为全市首例享受到环评区域评估成果“红利”的项目。
这得益于高新区对重点项目审批的“瘦身”提速。重点项目是稳投资、促增长的“压舱石”,更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强心剂”。2021年,高新区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着力打造“新满意”政务服务品牌,全面推动重点项目审批瘦身提速,推动项目快审批、快落地、快建设,跑出项目建设“新速度”。
制度赋能,简化办事程序
为促进重点项目有序引进、规范建设、快速达效,高新区健全完善重点项目审批服务制度体系,大力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将体制优势更好转化为服务效能。高新区设立项目“会客厅”,根据企业需求“把脉问诊”,为项目准入、立项、用地等提供全过程的个性化、精准化、定制化服务,实施一项目一方案,快受理、快审批,助推项目审批进入快车道。截至目前,该“会客厅”共为各类企业、项目办理审批手续60余件次。
除了项目“会客厅”,还有项目绿色通道。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部牵头成立由14个单位组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专班,健全项目审批推动、协调、会商和疑难问题解决联动工作机制,实施项目任务清单化,大幅提高审批效率,缩短审批时限。截至目前,有56个项目进入绿色通道,享受高效便捷审批服务。
聚焦项目审批“痛点”“堵点”“难点”,高新区抽调37名精干力量组建“绿色项目帮包队”,集中培训,挂牌服务,帮助项目解决审批、用地等问题,主动清除项目建设的“绊脚石”“拦路虎”。截至目前,这些帮办代办专员已走访企业40家,集中受理帮办代办事项100余件,按时完成率达到100%。
标准赋能,规范审批行为
高新区大力推行“标准化+审批服务”,把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作为打造“新满意”政务服务品牌的核心。
高新区严把审批“政策关”,严格落实行政许可和有关法律法规,规范行政审批受理、审查、决定、送达等各环节行为,确保行政审批全过程依法有序进行。
高新区严把审批“程序关”,将11个省级重点项目、18个市级重点项目和66个区级重点项目梳理分类,细化流程明白纸,公示审批流程图,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简单方便、一目了然。
高新区严把审批“时间关”,实行不过夜审批,收到项目申请材料后,立即进行审批,快速推进项目审批工作进度,真正实现急事特办、即来即审、当天反馈、事不过夜。
高新区严把审批“评审关”,项目立项阶段实行“多评合一”,有效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立项阶段审批效率。截至目前,该区的工程建设项目从申请立项到竣工验收再到公共设施接入,实现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68个工作日以内、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压缩至43个工作日以内、工业类投资项目压缩至33个工作日以内。
数据赋能,提高服务效率
高新区依托信息技术激活审批服务创新,搭建“线上+线下”融合联动模式,推动政务服务事项线上线下办事协同化、标准化、规范化,达到“应上尽上、全程在线”。
该区全力优化项目流程审批再造,以并联思维推动流程再造,在容缺土地手续的前提下,提前开展规划设计方案审查、施工图审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公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公示等环节,实现多个事项相并联,达到在获得不动产证书的同时,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证件。
一天内,省重点项目——新贞元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00万套高强度钢汽车车轮项目分别拿到了土地出让合同、用地规划许可、工程规划许可和施工许可证,实现了“拿地即开工”。高新区全力推进项目审批系统运行,用好用活“拿地即开工”“标准地+承诺制”等开创性政策举措,围绕项目不同类型,制定主题式、情景式分类流程图;根据投资来源、项目类型、建设规模、风险程度等,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实施精细化、差别化管理,建成统一审批流程、信息数据平台、审批管理体系、监管方式“四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截至目前,该审批系统共受理项目297个,办结率达100%,受理项目数量同比增长58.8%,项目涉及的办理审批事项达10个。
高新区全力推行政务服务网上审批,全面梳理可推进“全流程网办”事项清单,简化网上申请、受理等流程,完善网上收件受理、审批办理等环节,实现审批管理系统与相关部门审批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推动审批无纸化、电子化、网络化。截至目前,该区已办结项目备案、核准等26类高频事项780件,对项目建设领域的62项审批事项全部开通网上办理。
新闻推荐
12月5日,“2021从都国际论坛”在广州从都国际会议中心开幕。论坛由澳中友好交流协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广东省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