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
前不久,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团队凭借精准调控化学反应的创新成果,获得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包信和认为,这源于团队勇于做原创工作的信念,日积月累实现了从“0到1”的重大突破。想在科研上有所成就,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至关重要。
创新从来都充满荆棘,原始创新的难度更大。面对研究探索的不确定性,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奋勇攀登。中科院院士赵忠贤,四十年如一日,挑战高温超导体难题,最终发现铁基高温超导体,赢得国际声誉;“九章”量子计算机研制团队,只做“跳起来才够得着的研究”,锚定学术前沿,取得同行瞩目的突破。
回顾科技发展历程,那些留下鲜明足迹的科学家,都在原创研究上有所成就。避难就易、做跟踪式的研究,或许能较快做出“成绩”,但从更长的时间尺度上看,却得不偿失。一位物理学家曾致力于某领域的研究,因没有突破便转换了领域,在新课题上获得新发现,有人称赞他懂得应变。但爱因斯坦并不这么认为,他表示:“我尊重这种人,但不能容忍这样的科学家,他们拿出一块木板来,寻找最薄的地方,然后在容易钻透的地方拼命钻许多孔。”无论是完善学科布局、强化基础研究能力,还是提升科技含量、锻造产业国际竞争力,需要保持足够的创新耐心与定力。有潜力的科研人员倘若把最好的时光花在缺乏挑战的工作上,不仅是人生的遗憾,也是资源的浪费。
科技创新,应该有探索“无人区”的勇气。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道路,特别是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打好科研“地基”,提升自主创新水平,不断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才能逐步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从根本上避免被“卡脖子”。
新中国成立后,科研人员在一穷二白的艰苦条件下自力更生、艰苦探索,在“两弹一星”、青蒿素、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研究上披荆斩棘;近年来,又在量子信息、干细胞、脑科学等前沿方向上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实践证明,只要坚定创新自信,踏实攻关,就能够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不断取得重大原始创新突破,站上国际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勇闯“无人区”,困难多、风险大,离不开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在经费使用、人才评价等领域推陈出新,科研人员潜心科研的条件越来越好。改革未有穷期,难点仍需突破,相关部门和地方要继续啃硬骨头,充分激发创新主体和科研人员的活力。
科学研究没有平坦的大道,砥砺自立自强之志,锤炼独创独有之能,勇攀科技高峰,中国必将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人类文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喻思南
新闻推荐
新华社西宁12月2日电(记者李琳海耿辉凰)记者从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了解到,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顺利进行首个荒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