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勤学改变命运

市场星报 2021-12-01 00:32 大字

那年,我第一次高考失败。父亲是木匠,想让我跟他外出干活。权衡再三,我选择了复读。“如是来年再考不上,我就学木匠。”我对一脸期待的父亲说。浮躁的心沉静下来后,读书再不像以前那样时冷时热,漫无目的。平时认真听课,尽量跟上老师的节奏。课外自主做作业,专心致志解难题。一段时间过去后,许多以前不懂的知识都能理解了。因爱上了思考,尝到了读书的乐趣,有不懂就会去问老师,有时还钻上了牛角尖。

记得一次上课前,我向化学老师问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的一个问题:计算使碱溶液变色的酸溶液量,是算到酸溶液最后一滴的,一滴一般为一毫升,有时极有可能最后有半滴就能中和了,这是不是说实验不标准了?为这实验中允许的误差,老师解释了半天,耽误了班里上课好几分钟时间。后来,我还学会了作业整理。因练习本较贵,我就到学校附近的合作社一下子买了五张大开的白纸,将它们折裁成书本大小,用铁丝装订成好几本。按科目分门别类。每门两本,一本摘抄基础,一本摘录好题巧解。每次考试前,我都要翻翻本子,记住一些公式和解题诀窍。正是它们,让我每次成绩稳中有升。

周末回三十里路外的老家,我总要带上一些书本。白天劳作,晚上看书。家里15W的白炽灯并不很亮,我会坐在楼梯上最接近灯泡的地方看书写作业。身体疲劳,脑细胞却非常活跃。这种劳力和脑力相互弥补,学习效果还是不错的。如是白天没活干,我就坐在楼上做题。家里呆乏了,我会带着书走出村外温习。村口是一条长岭,石阶有平缓有陡峭。我漫步其中,将课本内容按章节默念一遍。如是卡住了,就将书本翻出,再记一遍。几番上岭下岭,一本厚厚的书变得很薄,有些章节重点内容几乎能背得滚瓜烂熟。课本的题目会做了、做完了,我就借别人的复习资料看!

正月来临,拜年是借复习书的大好时机。如是碰到亲戚家有人上大学或不准备复习了,我都会大着胆子去借。我曾在姨夫的侄女那借过浙江人民出版社的《化学复习用书》,在父亲徒弟的弟弟那借过《数学习题集》。有了这些复习书,我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解题能力。当时最珍惜的,还是从姐夫的表弟江那儿借来的一套试卷。江比我大三岁,当时已经考上了南京工学院。一个霜冻的早上,姐夫和我走五里路来到江的家里。说明来意后,江的父亲将江读过的一箱书全部拿出,任我挑选。这是些码得整整齐齐的书,跟新的一样。它们对我来说无异于一座宝库,拿起这本,放不下那本。后来更被江做过的一大叠试卷迷住了。这些试卷,不管后面的题目多难,江都做对而且很有技巧。不但答题步骤非常清晰,而且字迹清楚,表达简洁,卷面似乎没有一个多余的字。它比老师课堂上讲的还通俗易懂。看看那些试卷题解和被老师打的红勾,心中有一种美感和愉悦。这套试卷被我全部拿来。正是它们,让我意识到自己以前的俗不可耐,领悟到读好书的必要性。

那年高考,我成功了。大学毕业,我当上了老师。一晃三十多年过去。虽然现在的我非富非贵,但我还是感谢自己那年的努力。只要一想起那时的学习劲头,头发灰白的我依然激情澎湃,热血沸腾。

新闻推荐

老物件里的碎碎念

□钱国宏因工作调动等原因,我曾经多次搬家,每一次搬家都因旧物的取舍而对心灵进行一次次、一遍遍的拷问。究其根源,是因内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