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山上未完成的森林调查任务
11月13日7时许,云南省镇沅县者东镇一超市内监控拍到的4名队员进山前采购画面。监控视频截图11月21日,救援队伍从樟盆村进入哀牢山进行搜救。镇沅县委宣传部供图11月21日,直升机在哀牢山上空进行物资空投。
镇沅县委宣传部供图救援人员在介绍搜救进展。镇沅县委宣传部供图
11月13日早上临近8点,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队员张金榜、张瑜、杨敏、刘宇4人在云南省镇沅县者东镇上的超市里购买了进山需要的食物,有巧克力、瓜子、饮料等,收银声提示,他们一共买了100元的东西。
车子再开将近一个小时,便到了要步行进入哀牢山的地方。
4人中,张瑜年纪最大,但个子最小,他背着装了吃的和作业工具的大迷彩包。张金榜背着灰蓝色双肩包,里面装着罗盘和平板。
进山之前,司机何映颖担心他们晚上不能下山,从备用油桶里给他们倒了一矿泉水瓶汽油,以供生火取暖、防野兽、稀释油漆使用。
目的地是翻越哀牢山脉后,位于玉溪市新平县水塘镇范围内的6134号样地。
但他们没能到达坐标点,便与外界失去了联系。失联10天之后,4人在调查样地东南方向被发现时已无生命体征。
这是一次未竟的任务,然而从一开始,危险的线索就已经埋下。
年度森林资源调查
4名队员原本要在哀牢山开展的任务,是2021年度全国森林资源调查监测的一部分。
公开资料显示,森林资源清查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已实施46年,每5年开展一轮调查,每年完成1/5的省份,截至2018年已完成了9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
从2020年起,森林资源清查周期调整每年一轮。2020年度森林资源调查工作部署培训视频会上,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司有关负责人提出,自然资源部亟须建立起年度调查出数机制,要调整调查周期,力争年度出数,同时改进调查方式,从全国范围的总体抽样改为森林范围内的分层抽样。
早在2019年,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部队)在年度森林资源调查中负责调查的具体实施工作。包括制定实施方案,样地调查和数据库建设,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相关直属院的协助下起草技术规程,统计汇总各省(区、市)及全国森林蓄积量,编制年度森林蓄积量调查报告等。
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简称昆明中心)则从2020年起,承担云南、广东两省的森林蓄积量调查。
根据昆明中心披露的2020年度数据,两省的样地数量共计近1800个,按照时间安排,需要在11月到来4月的6个月间,完成样地调查。
昆明中心需要在10月底前完成调查准备工作:一是编制实施方案、技术方案和操作细则;二是收集基础资料,完成底图制作、样地布设;三是开展人员培训。
昆明中心由原武警黄金部队第十支队转隶组建,于2020年9月23日正式挂牌成立。该中心立足滇黔地质调查,面向南方地区开展林草等自然资源综合调查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这支队伍也曾有丰富的地质经验。据公开资料,组建于1979年的武警黄金第十支队主要承担西南地区多金属地质勘查、区矿调、地灾排查救援及军事地质任务。
多年来,该支队寻金找矿的足迹遍布云南、贵州等地,先后发现多金属矿床12处,探获大中型金矿6座,累计探明金资源量140余吨,多金属资源量20余万吨,潜在经济价值超过500亿元,曾荣获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先进集体。
武警黄金第十支队在安全生产上也曾获得荣誉,2015年被原武警黄金部队总部表彰为“连续17年预防事故案件工作先进单位”,被指挥部评为安全工作“三无”先进单位。
抽调与培训
2021年度的全国森林资源调查如期开展。
新京报记者获得的一份内部资料显示,2021年9月初,昆明中心抽调各科室、项目组、后勤服务中心75人参加全国森林资源调查。
文件显示,抽调人员包括办公室4人,科学技术室2人,装备基建室2人,人事教育室2人,党委办公室2人,安全和保密室1人,工程勘察7人,灾害地质调查4人,分析测试实验室3人,技术方法室2人,基础地质调查室3人,矿产资源调查室1人,环境地质调查室1人,后勤服务中心6人,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室11人,休假人员5人,野外工作人员19人,共计75名抽调人员,报到后归自然资源调查监察室管理。
新京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王伟(化名)获悉,4名地质队员中的杨敏为后勤服务中心人员。
王伟介绍,27岁的江西人杨敏曾为连队指导员,2020年被调到后勤服务中心。昆明中心的后勤服务中心包管了卫生队、食堂、修理所、仓库等。杨敏所做的基本是从中协调,上传下达、写文件、统筹协调等文职工作。
队员张瑜已经32岁,是四名队员中年纪最大的,来自重庆。转制之前,已经为三期士官,在部队时是卫生员,后曾做过单位食堂帮厨的工作。
王伟表示,两人在森林资源调查方面缺少经验,“昆明中心做这个活人手不够,参与森调工作的人员专业技术也不够”。
王伟在往年的森林蓄积量调查工作中也曾经被抽调,而在他们的三人小组中,他和另一位同事都“不是专业的”,只有另一位老同志是做地质调查的。
除抽调内部人员参与年度森林调查项目,昆明中心曾在项目期间进行劳务采购。
新京报记者查询到,2020年11月29日至2021年2月2日,昆明中心森调项目组开展广东省第二阶段森林资源调查任务期间,在广州进行劳务雇工服务项目采购,预算金额47万,服务期为2020年12月29日至2021年1月31日。最终广州市舒克信息责任有限公司以398元每人每天中标。
2021年11月初,昆明中心开展2021年森调项目劳务用工采购竞争性磋商,预算金额为123.2万,最高限价400元每人每天。预计雇佣劳务70人,配合完成广东省717个样地、云南省边境地区274个样地(共991个样地)森林资源调查工作。其中,广东省用工时间为2021年11月27日至12月26日共计30天。云南省内用工时间为2022年1月4日至1月17日共计14天。
公告显示,递交投标文件时间为11月10日至22日。不过在11月17日,昆明中心公布项目流拍,原因为“项目报名期间不足3家,本项目流标”。
据王伟介绍,昆明中心在森林蓄积量调查任务开展之前,会组织人员进行为期一周的专业技术和知识的培训,授课的人一般为曾到外地进行森林调查相关业务学习的同事。据悉,除了操作理论方面的学习,也会组织人员在操场或单位附近的公园、小山头进行演练,学习相关的工作流程。
但王伟表示“安全培训基本没有,上山之后多依靠老队员的经验判断”。
有近30年地质调查工作经验的杨清(化名)也表示,“轻视户外方面的安全培训,可以说是一个普遍现象”。在他看来,所有户外的工作人员,都需要专业的、有资质的人或团队来进行培训,但这牵扯到费用问题。
物资准备的疏漏
王伟介绍,被抽调的队员培训完之后,先分大组,每个大组有几个小组,一个小组可能只有三四个人,有的时候甚至是2个人。
大组去到一个地级市,几个小组再抽签到不同的地方。一个签上有一组样地坐标,一般来说几个样地地理位置比较相近,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把这几个样地的调查都完成。
拿到坐标之后,队员把坐标输进到平板里看它在地图上的分布,之后进行路线和行程规划。
新京报记者获悉,4名失联遇难人员携带的作业工具包括RTK、森林罗盘、2把工兵铲、3把砍刀、油漆、排笔、树牌、卷尺、皮尺、钉子、一次性雨衣、1个2万毫安充电宝、1矿泉水瓶汽油。
4人携带的补给包括2包蛋黄派、4个八宝粥、1包巧克力、1包瓜子、4包鸡翅、4瓶饮料,还有香烟。
张金榜穿了黄色冲锋衣和保暖内衣,杨敏、张瑜穿了迷彩服和保暖内衣,刘宇穿了羽绒服和单位配发的冲锋衣。
此次失联遇难人员的装备、食物、衣物准备似乎多有疏漏。
杨清表示,野外作业之前,要做好对当地地理环境的了解,包括海拔、坡度、植被、水系、当地近两三年的气象情况等,既要做好个人装备的准备,也要做好可能出现情况的预案。
GPS和卫星电话也是必不可少的。他表示,GPS可以记录行程轨迹,而现在一些手机上的软件可以实现这个功能,这些轨迹在回程时可以参考;只要去一些不熟悉的地方,他就会带着卫星电话以防和外界失联的情况。
如果要在山上过夜,要带够干粮,帐篷、压缩羽绒服等保暖衣物、镁棒等生火设备,如果不带帐篷的时候搭建庇护所,庇护所要防寒保暖防水,此次4名队员穿的一次性雨衣很容易被剐烂,也是肯定不行的。
但他表示,这些一般都是自己准备。
此次没有向导带领队员进山也是疑点。王伟表示,以往进山作业时,他都会请向导。而在进行森林调查时,单位会给开证明,拿着证明找护林员的负责人说明情况,负责人会派人做向导,队员给向导的酬劳为几百元不等,单位会报销这些钱。
他解释称,向导一般是当地村民,比较熟悉山里的情况,可以帮忙带路、分担要背上山的沉重设备、上山之后帮忙干活。
如果要进一个自然保护区或者景区,则需要找林区负责人,知会他们这个情况。
但他表示,不清楚这次4名队员为什么没有请向导。
找到坐标点,是进行森调作业的第一步。即使在一些没有路的原始森林里,也要用砍刀开出到坐标点的路。
王伟称,森林蓄积量调查的工作流程是,在RTK中输入坐标,要想办法走到那个点上,然后以这个点为西南点,打下水泥桩,以空间投影25.82米为边长打出一个正方形的样地。样地打出之后,对里面的树木进行测绘,测绘内容包括树高、分叉(1.3米之上的分叉算两棵树),树种识别,对树木进行编号、钉树牌等,定位样地里面所有树的坐标,最后将信息汇总到平板,“相当于给我们国家森林做一次人口普查一样”。
据介绍,RTK一般用来寻找第一个坐标点,第一个坐标点是在山下出发时就输入进去的。而当在山中信号不好时,RTK便会因定位不准产生偏差,这时队员一般会借助人工三脚架和水平测距仪确定样地内树的坐标。
按计划,四名队员应该在11月13日或14日打开RTK设备,但4人从未打开过RTK设备。杨清表示,地调队员在还没有到坐标点的时候,一般不会打开RTK设备,“一定要到目的地去记录某些东西才会打开使用”。同时他表示,“RTK的使用是有条件的,在一些信号不好的地方,或者RTK不是全球定位系统版的,打开也没有用。”
山陡林密
11月13日早上9时许,四名队员进入哀牢山。当天中午,山下的司机与他们打了最后一通电话便再无联系。
据事后调查,14日7时30分,失联队员的手机信号曾与哀牢山附近的基站产生过交互。
11月14日,依旧迟迟不见队员下山,司机向镇上的派出所报案。
樟盆村村民罗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14日晚10时,他从同村村民那里得知有4名地质调查队员失联的消息,15日7时,五六十名村民上山寻找,当天搜救到晚7时左右,没有找到人,接着通知镇里和县里。
11月15日晚7时28分,镇沅县人民政府接报后,成立“11·15”失联人员救援指挥部,组织搜救。
11月16日早上,普洱市消防救援支队南屏特勤站副站长王灏一行7人组成小分队,作为搜救队伍中的一支,向哀牢山进发。
山势险峻,阻碍了搜救队的行进速度。王灏介绍道,陡峭处基本是垂直的,需要老乡或者身手比较敏捷的人先上去,再顺下绳子,让其他人借力攀爬上去。200-300米的直线距离,可能要花2-3个小时。
此外,山中地势复杂,即使是先头带队的老乡都有点迷路。16日,王灏的小分队未能深入。
11月17日8时,王灏收到指挥部发来的哀牢山内一处看护所坐标,需前去查看是否有失联人员痕迹。
当日19时许,林中黑了下来,王灏率领的小分队没有到达看护所坐标点,再返回补给点时间太长,进退两难,只能在山上找到一个相对平坦的地方临时露营。
山中露重,加上连日阴雨,地和柴都比较湿,仅仅生火,他们就用了两个小时。
根据王灏的亲身体验,山中林密,即使在白天,队员行进距离超过5米,就看不见彼此。
他同样担心,降雨降温会给失联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哀牢山山形陡峭、树木茂密、沟壑纵横,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地理环境十分复杂,加之连日阴雨大雾,给搜救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
森林郁闭度高,也导致山中信号受限。曾参与搜救的岳麓蓝天救援队队长谭章介绍,他带了两台卫星电话进山,但海事卫星电话基本不能使用,而另一台陆用的手机则可以使用。
随着搜救的深入,失联人员留下的痕迹一点点被发现。饮料瓶、油漆、烟头、砍刀分散在不同的地方,队员曾经生火和搭的简易雨棚点也被找到。11月20日,第二件一次性粉红雨衣的残片也被发现。
不幸的消息还是传来,11月21日18时33分,搜救指挥部接到搜救人员报告,在哀牢山玉溪市新平县水塘镇,调查样地东南方向直线距离1.85公里处发现3名失联人员,已无生命体征。
11月22日8时32分,发现第4名失联人员,已无生命体征。
谭章曾听找到失联人员的人提起过,4人被发现时脸上带着微笑,肚子上的衣服掀起,呈明显的失温特征。
历时近45小时后,23日晚9时许,4人被转移下山。
新京报记者赵敏
新闻推荐
新华社重庆11月29日电(记者周文冲)记者从重庆市林业局获悉,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日在重庆江津段举行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