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像“种文化衫”那样让农业科普活性充盈

榆林日报 2021-11-13 09:40 大字

张翼

为充分了解农田土壤中生物状态和土壤健康状况,从而制定相应的田间管理措施,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中国土壤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和土壤健康工作组牵头,携手欧陆分析技术服务(苏州)有限公司,在7月举行了我国首次“文化衫探究土壤健康”活动。近日,这项遍布全国,有超过200家农场、农户参与的活动刚刚收尾,获得了一份我国土壤的“体检报告”。

在农业科研过程中,关于土壤里常量元素(氮、磷、钾)、微量元素和有机质、酸碱度、含盐量、重金属、农药残留等的检测工作,往往是由专业研究人员在特定的实验室或实验田里进行的,不仅对普通公众而言显得神秘莫测,就是对于农业生产经营从业者、普通小农户,也不太可能长期直接参与和见证。

通过一件文化衫从种入到“出土”之后的形态变化构成直观印象,让土壤活性、降解指标、土壤微生物、土壤健康度这些专业概念或专业判断更可视、更直观,也同时形成对化肥农药等过度使用造成土壤肥力过载的某种感知和反思,更多的人能够对农业土壤,对于长出粮食和蔬菜以及美好生活的大地,乃至于对每一个勤劳的种田人、农业人有一种更亲近的敬畏和善待。这项颇具仪式感的科研和科普活动让我们看到,其实很多平时看上去“高不可攀”的科学领域都可以清新时尚接地气。

科学常识尤其是关于农业科学的基本常识走近大众,特别是走入广大青少年的经验世界里,是近年来包括科普教育、劳动教育等素质教育安排都着力追求的目标。土壤科普的推进,也直接关系到城乡社会关于自然和生活常识的共识能否尽快凝聚,都市乡愁是否能够落实到尊崇科学、敬畏大地和自觉减碳的行动上。特别是对于生活在城市里脱离了农业生产田野体验的孩子们而言,通过“种文化衫”或者间接了解相关活动,可以避免再出现蔬菜面包和衣服、铅笔、油画棒一样“都是从超市里长出来”的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价值判断。而且这种播种、收获、探究和想象的过程,其实也正是今天的课堂教育和学校活动需要注入和强化的内容。

当然,学校科普不一定都得去“种文化衫”,事实上近年来,不少中小学以及幼儿园都在想方设法打造出一片片精致的校园菜地,让孩子们去体味和观察一粒种子长成一棵葱、一棵菜、一株苗的过程。这样庄重而轻松的农业生产的仪式和活动,真的是多多益善。

(据《农民日报》)

新闻推荐

换季了,请调整护肤方式

最近,因天冷导致皮肤出现问题而到医院皮肤科就诊的老年患者明显增多。72岁的宋先生发现自己小腿前侧皮肤发红,还开裂渗血,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