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去世:他让美学真正走入生活
■观察家
李泽厚的最大启示,便是让美学不再悬于空中,而是将衣食住行都化作美学乃至哲学的一部分。
美国科罗拉多时间11月3日,哲学家、美学家李泽厚逝世,享年91周岁。李泽厚1930年生于湖南宁乡,长期以来,他一直致力于中国近代思想史和哲学、美学研究。在上世纪80年代的“美学热”中,李泽厚的《美的历程》风靡一时,被那一代青年人尊为“精神导师”。当时,李泽厚的办公室常常挤满了全国各地的拜访者。也正因此,李泽厚的辞世亦被视为“上世纪80年代逐渐谢幕”的一个注脚。
今人或许很难想象,哲学与美学这种看起来过于“高大上”又显得沉闷的领域,曾是那个年代的青年最为热衷的话题。李泽厚的去世让人感伤,却也成为集体记忆被唤醒的契机。
在李泽厚看来,“美学热”本身就是一个时代的理想见证,也是社会自身的呼唤。他曾这样诠释美学热:“那时候(指上世纪80年代)为什么一个工厂女工也要买美学书?因为美学热符合了社会的思潮,也是促进这个社会苏醒的符号,之前人们对于美的追求被压抑住了。人们开始关注日常生活,对到底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发生了兴趣。”但仅仅是这种“时势造英雄”式的推论,无法解释当年李泽厚的红极一时,他对美学的阐释才是关键。
20世纪70年代末,李泽厚提出主体性实践哲学,成为其美学思想的引领。他认为美根源于“自然人化”,自然美源于人的本质力量在自然对象上的积淀。后来,李泽厚又以人“如何活”、“为什么活”和“活得怎样”三个问题,分别对应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
李泽厚从未过时,他带来的最大启示,便是让美学不再悬于空中,而是真正走入生活,将衣食住行都化作美学乃至哲学的一部分。也正因此,许多人认为当年的“美学热”,不仅仅是对美的迫切需求,也是对生活改善的迫切需求,而李泽厚的“吃饭哲学”恰恰成为答案。
李泽厚本人也是其美学的坚定实践者,他不是一个困于书斋的传统知识分子,即使在他面临人生极其困难的时期,也仍可以依靠稿费积蓄维持生活,李泽厚的作品在学界和市场上都通过了检验。
当然,在不为经济问题发愁的同时,李泽厚也始终坚守知识分子的本色,哪怕因此被误解。从年轻时代开始,他便习惯按自己意愿生活,只为了争取做学问的时间。即使在动荡岁月中,他仍如自己所说的那样,“争取了最多的自由时间”。他坚持不开会、不演讲、不上电视,习惯孤傲面对这个世界。
有人曾说,李泽厚一辈子都未通晓人情世故,可这个看法难免浅薄。能在一生中为自己争取最安稳的生活与最多的自由时间,李泽厚不是不通人情世故,而是真正做到了世事洞明。
□叶克飞(专栏作家)
新闻推荐
输液扩血管能防中风? 最新一期“科学”流言榜发布 “养生大法”有误区
天一凉,不少人就开始琢磨着做点啥来保护一下血管。喝红酒可软化血管?拿银杏叶泡水降血压?甚至输点液通通血管?……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