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难忘儿时揽地瓜 街谈物语

烟台日报 2021-10-28 07:14 大字

昨天早上,我去文化路菜市场买菜,发现一个乡下大姨守着一堆鲜亮的、带着沙土的地瓜。大姨看到有人路过她的地摊,就随口自言自语地说:“烟薯25,砂礓地里长的,稀甜稀甜的,买点回去烀烀,尝尝鲜。”大姨一边帮人选地瓜、称地瓜,一边忙不迭地在那里招揽着自己的生意。

听着大姨的叫卖声,我停下脚步买了一兜子鲜地瓜。

地瓜,俗称番薯、红薯或山芋、红苕、甜薯、白薯、番芋等,在我国各地均有种植,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称呼和叫法。地瓜属于外来物种。据明代徐光启《天工开物》介绍,红薯最初引入中国,是在明朝万历年间。当时,福建华侨陈振龙,经常到吕宋岛(现今菲律宾)经商做生意。细心的他发现,吕宋岛出产的红薯耐盐碱、耐干旱,产量也很高。于是,他耐心地向当地农民学习红薯的种植之法,并将红薯这一粮食作物,想方设法引入了中国。后来,地瓜在国内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种植,较好地解决了中国人多粮食少的矛盾,救了一代一代、一茬一茬国人的命呢。

这里我所说的揽地瓜,指的是在生产队时期的事儿。

那时候时吃大锅饭,一个村庄分成若干生产队,一个生产队作为一个生产单位,全队男女老少百十号人,生活在一起。他们一起出工劳作,一起耕种耩扬,一起分享劳动收获,虽然日子过得清苦贫穷,常常是“半年糠菜半年粮”,但人们依然还是感到很快乐。

那时,生产队里种的最多的就是地瓜。因为地瓜这一作物,不像小麦、玉米、花生等农作物对土地肥瘦、肥水多寡等都有要求,只要是有土有水有阳光的地方,它就能生长,春天插下一棵秧苗,秋天就能结出一嘟噜一嘟噜的地瓜来。

秋分过后,是收获地瓜的季节。一到这个时候,全队的男女老少,听到队里刨地瓜的通知后,女劳力拿着镰刀,分成几组,排成一对队队的,齐头并进,卖力地在那里割地瓜秧子。队上的男劳力,有的扛着自备的锄头,有的扛着两个齿的抓钩,一垅一垅的在那里刨地瓜。这时候,队里的小孩子们也早已放了秋假,是大人们收获地瓜的小帮手。这些小学生们,有的背着柳条筐子,有的端着棉槐筐子,他们按照大人的吩咐,一垅一垅的,把大人们刨出来的地瓜拾起来。小学生们抬的抬,端的端,背的背,把大人们刨出来的地瓜,堆放在指定的地方,跟个小山似的。

然而,最让我高兴的,还是秋收过后揽地瓜。当然,这一切源于母亲对我们的奖励。那时母亲对我和弟弟说:“谁揽的地瓜多,切成地瓜片晒干卖掉了,给谁买袜子买鞋,买秋衣秋裤,买过冬的东西。”得了母亲的这些许诺,我们弟兄两个干的可欢实了,不由自主地开展了揽地瓜比赛。

刚开始的时候,我弟弟还能坚持。过不了几天,他就坚持不住了,甚至有些厌倦了,因为他打小就贪玩,对什么都缺乏耐心和恒心。

前些日子,我弟弟家的大侄女如愿考上了北外的研究生,大侄女临行前,我弟弟给她讲起了我们哥俩小时候揽地瓜的事情,用以启发她发奋刻苦用功,出息成个人。我弟弟说,康政,爸爸读的书不多,没有多少文化,讲不出大道理来。在你去北京读研之前,爸爸给你讲个故事听听。小的时候,我和你大爷秋天揽地瓜的时候,由于你大爷肯下力,肯吃苦,他揽的地瓜比我的多,常常受到你奶奶的表扬。于是我趁着你大爷不注意的时候,偷偷从他的地瓜堆上拿几块大的地瓜放在我的堆上,可还是不如他的多。因为他肯吃苦,天天坚持,所以收获大,而我却恰恰相反。我想,学习也是如此,希望你能抓住机会,勤学苦读,学有所成。听了这一番话,懂事的侄女不住地点头,既明白了她爸爸的良苦用心,也明白了更多的人生道理。

“一勤天下无难事,一懒世间万事休。”所有的一鸣惊人,其实都是厚积薄发,肯下苦功夫的结果,信夫!

由追忆儿时揽地瓜的那些往事,我得到了学习之道呢。

□康勤修

新闻推荐

党代会知识

上级党组织对召开党代表大会请示的批复上级党委收到下级党组织关于召开党代表大会的请示后,应责成党委组织部对下级党委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