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课后“零食”到底带不带

陕西科技报 2021-10-25 09:20 大字

伴随“双减”的实施,一系列问题应运而生。学生课后在校的两个小时,肚子饿怎么办?能不能解决晚餐?可否让孩子带些零食?对于家长的这些诉求,学校建议结合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是否允许孩子带零食。

作为班主任,对于是否可以带零食这个问题,我既不能“一禁了之”,也不能放任自流。我计划召开一次班会,倾听各方意见后再作决定。

班会一开始,我组织学生、家长讨论带零食的利弊。有的学生赞成带零食,理由是以前下午4:20放学,到家甚至在回家路上就会吃东西,已经养成了习惯。课后服务时间不吃东西肯定会饿,而且适当补充能量有助于参加活动或者学习。有的学生不同意带零食,因为书包里有零食难免在午餐时挑食偏食,况且大家带的食物各种各样,不利于班级环境卫生的保持。

学生发表意见后,家长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正在长身体,应及时补充能量,而且孩子饿着肚子也没有精力参加活动。另一些家长则认为,适当体验饥饿感,有利于磨炼孩子的意志品质。

零食到底带不带?结合孩子与家长的意见,我们协商制定了“零食公约”。

可携带零食的种类有巧克力、坚果、小面包、牛奶、蛋糕,食用时间定在每天下午大课间3:30。另外,每组购买一个收纳盒,孩子进班后将零食放入各组收纳盒保存。

这次主题班会促使我不断思考新时期班会的教育性、主体性与创新性应怎样体现。

主题要有现实意义。“双减”新政在具体落实中遇到许多现实问题,“课后服务时间要不要吃零食”就是问题之一。这种来源于生活且与孩子息息相关、急待解决的问题非常具有现实意义,以此为班会主题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班会的积极性。

对象要有广泛性。本次班会的参与人员包括学生、家长和老师,各方通过协商形成“零食公约”,实现了家校共育的目的。

效果要有多样性。班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受到教育。本次班会的教育效果是全方位的,仅从学生角度来看,既有对“双减”政策的理解,也有对生活中出现新问题的独立思考。而这些,恰恰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表现,也是班会的追求。

(陈 艳)

新闻推荐

CBA第一阶段:山西汾酒股份胜辽宁本钢

10月23日,辽宁本钢队球员张镇麟(右)在比赛中上篮。当日,在浙江诸暨进行的2021-2022赛季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第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