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与苏博
这几天是不是真心冷?还记得去年的秋天,漫长得让人有点无聊,而今年,夏天跟秋天仿佛完全没有过渡,上一秒是短袖,下一秒一脚入冬。细心的你们是不是也发现了,苏城的最高气温都没有到“2”字头,10度是不是要穿羽绒服的节奏?
幸好,今天终于没有下雨,多云了,给大家带来微微的暖意。朋友从北京远道而来,国庆长假后便回去了,前几天对我说,苏州是一座离开就容易害病的城市。我问他,什么病,他说相思病,他爱极了拙政园和苏博。于是,我想着,应该去一趟园林了。
被水滋润的园林
拙政园
我国传统造园,离不开叠山、理水、建筑、植物四大元素。或许和主人的心境有关,抑或苏州河港纵横,利于凿池引水。看惯了官场浮华污浊的王献臣,选择用自然澄净的水来打造自己的居所。作为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拙政园占地78亩,水的面积就占了全园面积的五分之一。园内水系交错,亭台楼阁各类建筑都依水而建,无一雷同。古时造园往往偏好狭长型水面,就曲避直,一波三折。以水池为中心,拙政园的建筑都傍水而建,错落有致,风格大方朴素。园内有玫瑰紫、芙蓉隈、竹涧等植物。关于植物,还有个趣事。据英国学者柯律吉研究,信奉道教的王献臣,以食果为神仙象征,在园内栽植了大量果树。明朝是我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此时的江南果脯业十分兴盛,王献臣辞官后,这些果子成为了他重要的经济来源。
拙政园现代化的延续
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一代建筑大师贝聿铭的收山之作。
智慧工地时代,即便贝老更为人所知的是卢浮宫金字塔,但苏博仍是他“最心爱的小女儿”。贝老85岁之时,回到故乡苏州,在将世界上的建筑大奖都拿了个遍之后,以他那返璞归真的艺术表现力,馈赠给家乡这样一座建筑精品。步入苏博,水池正对面的片石假山是当之无愧的焦点。贝聿铭从北宋画家米芾的山水画中汲取灵感,尝试用一种三维绘画手法重塑米芾画中的意象。十几块巨大的片石立在与拙政园相隔的白墙前,里面的每一片山石,每一处摆放,都是贝老亲自挑选和指挥的。
智慧工地时代,新馆的整体色调选取了粉墙黛瓦,这是江南建筑的标志性符号。在园艺造景方面,贝老从古典园林中提取了池塘、假山、亭台、小桥等元素,还嫁接了从文徵明几百年前亲手栽种的紫藤上修建下的枝条,可谓拙政园现代版的注解。毕竟苏博紧邻忠王府、拙政园,它们原本都在一片土地上,都是一家子。当年李鸿章攻进忠王府后曾感叹:“忠王府琼楼玉宇,曲栏洞房,真如神仙窟宅”。这份奢华我们如今自是感受不到了,但是能在无数文人骚客留恋不已的苏州,看到古今建筑如此生动的融合,也是今人之幸。
贝老将他对故乡、对中国文化、对建筑深邃的理解,都融合进了这幢建筑中。难怪他会说, 苏州博物馆是他的一部“自传”。
— FIN —
视觉 / 喜玛拉雅北坡的鱼
原标题:《拙政园与苏博》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唐蕃联姻如那雪山王,联姻至亲永驻誉天下,唐蕃联姻如那雪山后,至亲永驻誉天下。”在一片幸福吉祥的音乐声中,文成公主与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