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明日0时23分,出征!

青岛早报 2021-10-15 08:04 大字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经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将于16日凌晨发射,发射时间瞄准北京时间16日0时23分。

飞行乘组由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组成,翟志刚担任指令长。14日17:00,3名乘组航天员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

航天员翟志刚是中国首位出舱航天员,航天员王亚平执行过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叶光富是首次执行载人飞行任务。按计划,神舟十三号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与天和核心舱及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核心舱后,按照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进行工作生活,约6个月后,搭乘飞船返回东风着陆场。

叶光富

籍贯四川成都,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80年9月出生,1998年8月入伍,2002年5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大校军衔。

翟志刚

籍贯黑龙江龙江,中共党员,硕士学位。 1966年10月出生 ,1985年6月入伍,1991年9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专业技术少将军衔。

王亚平

籍贯山东烟台,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80年1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2000年5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大校军衔。

01

神舟十三号任务有哪些?

进行2-3次出舱活动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六次飞行任务,也是该阶段最后一次飞行任务,该项任务将实现五大目的:一是开展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手控遥操作等空间站组装建造关键技术试验;二是进行2-3次出舱活动,安装大小机械臂双臂组合转接件及悬挂装置,为后续空间站建造任务作准备;三是进一步验证航天员在轨驻留6个月的健康、生活和工作保障技术;四是进行航天医学、微重力物理领域等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开展多样化科普教育活动;五是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空间站任务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统间的匹配性。

02

神舟十三号任务有何不同?

女航天员首次出舱

与神舟十二号任务相比,神舟十三号任务主要有六大不同:

一是载人飞船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首次径向停靠空间站;二是届时中国空间站将实现核心舱、2艘货运飞船、1艘载人飞船共4个飞行器组合体运行;三是航天员将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这也是空间站运营期间航天员乘组常态化驻留周期;四是中国女航天员将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航天员王亚平也将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而神舟十三号乘组也将包括中国首次出舱的男女航天员;五是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产出高水平科学成果;六是实施任务的飞船、火箭均在发射场直接由应急待命的备份状态转为发射状态。

03

空间站后续建造规划有哪些?

将实施6次飞行任务

空间站在轨建设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两个阶段实施,神舟十三号任务是空间站在轨建设过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之战。神舟十三号任务结束后,将组织进行全系统综合评估,满足要求后转入空间站建造阶段。

空间站建造阶段共规划实施6次飞行任务,首先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运送补给物资,为随后实施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做准备;神舟十四号乘组在轨驻留期间,将先后发射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对接,进行舱段转位。

在2022年底前,中国将完成空间站三舱组合体建造;随后实施天舟五号货运补给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神舟十五号乘组将与神舟十四号乘组开展在轨轮换。对空间站状态进行全面评估后,将转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后续,将择机发射巡天空间望远镜,与空间站共轨长期独立飞行,开展巡天观测,短期停靠空间站进行补给和维护升级。

04

在轨飞行翻倍做了哪些准备?

采取四大针对性举措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在航天员选拔、训练、健康、工作、生活等在轨驻留保障技术方面进行了充分研究和准备,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航天员以饱满良好的身心状态执行长期飞行任务。

一是高度重视经验传递。在完成既定训练计划的基础上,安排神舟十三号乘组与神舟十二号乘组进行天地通话。神舟十三号乘组对此开展了相应训练,为提前进入状态、顺利执行任务打下基础。

二是针对新增任务及状态变化,实施重点强化训练。针对神舟十三号乘组将要实施的出舱活动、在轨开展的实验研究以及遥操作交会对接试验、机械臂辅助货运飞船转位试验等项目进行重点训练;针对1舱3船状态下新增故障模式,组织完成了相关推演与演练,确保神舟十三号乘组全面掌握执行任务的各项技能。

三是强化在轨工作制度和训练。进一步强化物资管理日制度、定期天地沟通交流制度等;适时安排定期在轨训练,确保航天员以最佳技能状态应对各项正常及应急任务。

四是加强在轨定期评估和动态调整。神舟十三号任务中,将针对不同时期、不同个体的身心特点,每月对航天员健康状态进行全面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适时调整航天员失重防护锻炼项目、航天员营养配餐方案,以及心理支持活动等。

05

还有太空授课吗?

王亚平将讲“第二课”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中,航天员王亚平将在空间站开讲 “太空第二课”。神舟十号飞行任务中,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期间,全国有6000万中小学生在地面课堂上课,社会反响巨大。载人航天作为有人参与的航天探索活动,空间站作为国家级太空实验室,蕴含着得天独厚、极为丰富的科普教育资源,对广大公民特别是青少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据介绍,在总结和发展载人航天科普工作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在此次任务中,策划了更加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

本版文图均据新华社

/ 相关动态 /

“羲和”探日

中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成功发射

10月14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 “羲和号”。该星将实现国际首次太阳Hα波段光谱成像的空间探测,填补太阳爆发源区高质量观测数据的空白,提高我国在太阳物理领域研究能力,对我国空间科学探测及卫星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探日”时代。

“羲和号”全称太阳Hα光谱探测与双超平台科学技术试验卫星,运行于高度为517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主要科学载荷为太阳空间望远镜。Hα是研究太阳活动在光球和色球响应时最好的谱线之一,通过对该谱线的数据分析,可获得太阳爆发时的大气温度、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有助于研究太阳爆发的动力学过程和物理机制。

“羲和号”实现了我国太阳探测零的突破,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探日”时代,将开拓我国太阳探测国际合作和交流的新局面,大幅提高我国在太阳物理领域研究的国际地位。

卫星在轨运行期间,将观测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的光球及色球表现,探究太阳爆发的源区动态特性和触发机制,同时探测太阳暗条形成和演化过程的色球表现,揭示其与太阳爆发的内在联系,还将获取全日面Hα波段多普勒速度分布,研究太阳低层大气动力学过程,为解决“太阳爆发由里及表能量传输全过程物理模型”等科学问题提供重要支撑。

新闻推荐

《功勋》之《申纪兰的提案》收官 所有农活都是演员自己干

张赫电视剧《功勋》之《申纪兰的提案》刚刚收官。该剧讲述了申纪兰从1947年出嫁,到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