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味道
幼时生活很是清苦。各种生活必需品都是凭票供应。而像猪肉类紧俏品,不但要凭票,还要排队。我就有半夜三更被母亲从睡梦中叫醒,拽到菜场肉案前排队的经历。那年头缺油水,买肉的时候异常纠结,骨头是一点都不能要,瘦肉多了不行,全是肥肉也不好。肉店售货员手起刀落,割什么地方的肉,全看他的脸色,他若一不高兴,随手搭给你一大块肉皮,那真够全家郁闷半个月的。
大家都不要骨头,那么剔下的骨头就由售货员随意处置了。剔得干干净净的扇子骨,运气好的时候有筒子骨,通常是几分钱一斤。母亲买回来几斤,装在瓦罐里,埋进柴火灶的灶膛,炖得汤色雪白,骨头酥烂,趁热喝一大碗,有时有过年剩下的炒米,抓一把撒在汤上,就是锦上添花了。喝完汤之后,再捞出骨头,逐块咂摸一遍,再把筒子骨里的骨髓吸个干干净净。那个过程带来的满足感,不亚于今天的一顿饕餮盛宴。
儿时的记忆,只能存留在记忆里了。我们早已不再为吃不上肉而恐慌。为健康计,人们已摈弃了油腻的肥肉,转而青睐富蛋白低油脂的瘦肉,更是对富含钙质的猪骨情有独钟。当年无人问津的筒子骨,成了居民餐桌上的新宠,价格也早已和精瘦肉比肩,甚至超出。
那滋养了我整个童年的猪骨,至今依然是我餐桌上的主角。只是自两年前起,不知何故,猪肉价格上涨,连续翻番,猪骨的价格随之水涨船高。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无肉之席,越发寡淡无味。虽然变着法子地煲鸡汤鸭汤海鲜汤,却始终无法替代猪骨汤的味道,那童年的味道。
中国幅员辽阔,东西跨经度60多度,距离5200公里;南北跨纬度近50度,距离5500公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饮食习俗也大为迥异。譬如食骨,南方喜清淡,一根筒子骨,细细剁成小块,砂锅里加入清水,文火慢炖,至汤色赤白,骨髓晶莹剔透,加入少许咸盐,用青花小碗盛了,小口慢啜;北方人则完全不同,筒子骨拦中一刀,加酱油八角桂皮花椒各种佐料,高压锅焖烂,装在小脸盆大小的不锈钢深口盘子里上桌。
那一年去哈尔滨看冰雕,正赶上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在冰雪封冻的松花江上转悠了一天之后,朋友带我一头扎进一家民族风餐馆。餐馆门梁上挂着成串的老玉米、红辣椒,服务员清一色红花袄裤。一碗姜茶下肚,一大盆“大骨棒”,堆成小山一样端了上来;再配一大盘堆得冒尖的“二米饭”,黄白相间,煞是好看。套上一次性手套,抓过一根浓色酱赤的棒骨,啃去包裹着棒骨的筋肉,再用吸管吸净骨髓,最后就着汤汁干下一碗“二米饭”,空空如也的胃馕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什么青花小碗、小口慢啜,统统抛到了脑后。
西晋某年大饥荒,晋惠帝司马衷一句“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被传为千古笑柄。今日疫情虽尚在持续,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不仅粮库饱满,之前连连上涨的猪肉价格也大幅度回落,肉糜几近粟米价。想那晋惠帝如能穿越至今,不知又会作何感叹呢。 (毛庆明)
新闻推荐
电视剧《功勋》蒋欣主演单元,导演回忆剧组在农村“闭关”一个月拍《申纪兰的提案》,所有农活都是演员自己干
蒋欣饰演申纪兰,驾牛耕地都是自己来,没用替身。电视剧《功勋》之《申纪兰的提案》刚刚收官。该剧讲述了申纪兰从194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