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陪你登高望远 伴你细水长流

济宁晚报 2021-10-14 09:53 大字

本报记者苏茜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又是一年重阳节到来了,这是一个中国人传统的节日,又称“老人节”。这一天,是属于爷爷奶奶们的节日,也是晚辈向长辈表达敬意的日子。那些关于老人的故事,那些有关暮年的话题再次走进我们的视野。重阳节前夕,记者采访了几位市民,让我们来听听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品读不一样的重阳。

好家风是祖辈留下的财富

郑先生在小时候就经常听爷爷提起,他们家的家风是太爷爷给立下的。在他们那个年代,家里人很多,兄弟姐妹七八个都是很常见的事情。郑先生的太爷爷在年轻时就教导孩子们,尊老爱幼才能维系家庭的和睦。那个时候玉米面饼子都难吃到,野菜什么的是主要食物来源,有点好东西一定会先让给小的吃,太爷爷很明白这些道理,自己一直遵守并牢记在心。

“上了一桌子菜,祖辈父辈没动筷前,当晚辈的是不能先吃的。”郑先生小时候爷爷就告诉他,在家里,特别是在饭桌上,长辈不动筷,其他人是不能先动筷的。“长辈虽然先动筷,但并不怎么吃,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大人总想省点给孩子们吃。动动筷子是告诉孩子们,现在可以吃饭了。”如今,在郑先生看来,从小就接受的这种代代沿袭的家风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生活仪式。郑先生记得在太爷爷去世之前的几天,爷爷一直陪在旁边照看着,除了吃饭上厕所都没出过太爷爷那屋,困了在太爷爷的床边打个地铺,爸爸和伯伯们也轮流守着,他们想让爷爷去睡觉,爷爷就是不去,很固执。如今,郑先生的爷爷也已是耄耋之年,但仍不忘教导一家人:“孝敬老人,关爱幼小。”郑先生说,这都是祖辈留下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姥姥的爱就像那条枣红色秋裤

深秋时节,秋意渐浓。每当这时,周苏总是格外想念老家的亲人。23岁的周苏在离家千里外的城市读大三,一年两次的假期是她与家人们团聚的时刻。回家后周苏都会到姥姥家小住几天,姥爷去世的早,从小和姥姥关系亲密的周苏想多花时间陪陪姥姥。今年这个秋天,寒气来得格外早,姥姥怕冷,周苏之前还和同学开玩笑说:“天一冷,姥姥肯定已经穿上秋裤了。”

去年寒假回家,周苏得知姥姥身体不好,下了车直奔姥姥家。天色已暗,刚一进大门,周苏一路边跑边喊:“姥姥,我回来了!”推开房门她看到姥姥躺在床上,周苏撒娇地躺在一侧。摸着周苏的手,姥姥一脸严肃地问:“怎么这么凉,你穿的啥?”周苏不急不慢地回答:“姥姥我穿的夹棉的裤子,可暖和了。”姥姥一听生气了:“没穿秋裤吗?那可不行,腿冷身上也寒。”说着,姥姥起身来到衣橱里翻出一条枣红色的秋裤,一脸严肃地让周苏一定穿上。周苏说,姥姥的爱就像那条枣红色秋裤,厚重且温暖。

周苏的手机里有一张和姥姥的合影,那是她远离家乡,前往大学读书前一天拍的照片。上大学,应该是周苏离姥姥最远、最久的一次。周苏说,曾经的岁月里,姥姥爱护她,陪伴她成长,今后的岁月里,她要搀扶着姥姥,陪她到老。

希望岁月流逝再慢一些

高女士想找一份能和儿子共同参与的工作,最好能汇集更多的自闭症患者和他们的亲人,这样就算自己老去了,患有自闭症的儿子也能因为劳动获得继续生存的能力。

提起人生的暮年,高女士不愿过多地想象,与其说不愿意,更是害怕那天的到来。50岁的她白头发越来越多,天冷的时候,总犯高血压。10℃左右的室内,空调和暖炉要同时开,吃东西也越来越清淡,每年计算着时间按时体检,现在高女士越来越在意自己的身体,因为,她是一位特别的妈妈。高女士的儿子叫周周,20岁,一米八几的大个,接近200斤体重,因患有自闭症,重度残疾,文化水平仅停留在小学。周周出生后不久就被确诊为自闭症了,最初高女士和丈夫一直带着儿子治疗、做康复,但收效甚微,长时间请假也不是办法,高女士主动离职,成了全职妈妈。而丈夫为了维持家里的开支,终日在外奔波。高女士告诉记者,从周周上学至今,她最大的感觉就是,社会上针对自闭症群体的养护机构太少了,自己现在还能照顾周周,等她老了,走不动了,他该怎么办?

面对岁月的流逝,高女士只想让时间慢点,再慢点,在那天来临之前,她希望周周能拥有一份工作,她能结识更多和自己一样的家庭,大家一起抱团取暖,就算自己以后不能照顾周周了,他还能有个地方可以去。

新闻推荐

中老铁路铺轨完成

10月12日,随着驻咸央企中铁一局新运公司的工人将最后一组钢轨安放到位,中老铁路全线铺轨完成,标志着中老铁路进入通车前的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