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跨省域规划建设导则出炉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一套标准管品质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大数据治理平台。新华社发
苏州市吴江区境内的太浦河。太浦河北岸,坐落着苏州市吴江区汾湖高新区。这里东接上海,西濒太湖,南延浙江,北依苏州,是苏浙沪交界处,“五分钟走遍苏浙沪”,在此处成为现实。新华社发
全国首个跨省域规划建设导则出炉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一套标准管品质
在省际毗邻区,有时会出现跨行政区域生态廊道不贯通、交通衔接不畅、产业同质化竞争等问题,而随着《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规划建设导则》 (以下称《导则》)的实施,上述长期困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难题,有望在规划层面得到解决。
记者从示范区执委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导则》是我国第一部跨省域的规划建设导则,将助力示范区先行启动区实现“一套标准管品质”。“无人区里闯新路,它是示范区又一项重要制度创新成果。《导则》适用于先行启动区范围,示范区整体范围可参照执行。”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说。
中科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段进表示,以往编制的标准都是只针对单一行政主体,此次《导则》要解决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个行政主体间的统合问题,对促进示范区实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示范区未来生活场景:江南韵、小镇味和现代风共鸣
“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沪苏浙交界的“世界级料子”,开始了新的畅想。张忠伟表示,示范区规划建设将聚焦生态环境、城市设计、综合交通等三个重点领域,形成1.0版本。
打造世界级滨水人居典范,关于生态绿色的畅想正在启动。示范区将从生态空间、生态景观、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建构生态环境保护管控指标体系,锚固以水为脉、林田共生、蓝绿交织的自然生态格局,构建覆盖城乡、活力多元、人在画中游的全域风景体系,促进区域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协同保护与治理。
塑造江南韵、小镇味和现代风共鸣的生活场景,关于现代江南的畅想由此展开。示范区将从城镇和乡村两个方面建构示范区城市设计管控指标体系,完善示范区历史文化保护体系,完整展现不同历史时期的城乡空间脉络和文化风貌,彰显示范区的自然生态、城镇空间与地方文化三大特色,营造满足未来生产生活需求的人居环境。
此外,示范区还将打造绿色高效多样的综合交通系统,建构示范区综合交通管控(指标)体系,以交通枢纽为核心整合空间要素和配置资源,探索跨省域交通一体化衔接技术,创新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智慧交通组织方式,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跨域一体就高不就低,打破城乡、新旧相互分离体系
标准不协调、不统一,常造成功能不匹配、空间不协调、管理不精细等问题。段进以沿路景观林为例表示,青浦标准提到沿高速公路、主要公路、次要公路两侧各不少于100米、50米、25米;嘉善标准则为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主干道两侧各不少于30米、20米、15米,二者管理的分类不同、指标要求也差异较大。而吴江没有相应的规定。
如何协调?示范区未来将坚持跨域一体,明确需要共同遵守的规划管控底线与标准,并通过全新的“3+1+X”模式,作出“就高不就低”的探索。其中,3是指青浦区、吴江区、嘉善县三地现行标准,1是指遵循国家统一标准为前提,X是指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 “我们尤其注重青吴嘉现行地方标准的协调”。
“示范区处于各种建设与非建设交织混存的状态,并且未来包含活力城区、特色小镇、美丽村庄等不同类型区域,具有空间、形态、功能上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张忠伟说。而《导则》的另一大亮点,恰恰在于改变过去偏重于城镇集中建设区的做法,打破原有城与乡、新与旧相互分离的体系,落实统筹城镇、乡村与水、林、田生命共同体的要求,统筹协调所有空间要素,构建新旧协同、城乡融合的国土空间规划建设新标准。
赵征南
新闻推荐
在中国戏剧节武汉开幕式上演出的京剧《母亲》剧照。10月9日晚,主题为“戏聚英雄城,礼赞新时代”的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