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蝉形玉琀:古人重生的期冀

烟台晚报 2021-10-01 08:37 大字

蝉形玉琀 扬州博物馆

在古人眼里,玉是君子之物,蝉是纯真高洁之物。这两者结合在一起,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1988年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县甘泉乡姚庄西汉木椁墓中出土了一件西汉时期的玉器——西汉蝉形玉琀。长5.7厘米,宽2.9厘米,现收藏于扬州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

西汉蝉形玉琀用新疆和田玉雕琢而成,洁白无瑕,光质莹润,具有极强的透明感。蝉头部略呈弧形,眼目凸出,嘴角分明,弧线形的蝉翼覆盖着蝉身。蝉腹部刻有十二道弧形内凹的横纹,表现出蝉有伸缩功能的腹节。蝉的琢磨工艺极其精良,线条洗练、流畅、挺拔,造型准确、逼真,展现了汉代炉火纯青的琢玉技艺。

玉器是我国古代随葬的主要器物之一。古人认为玉是山川之精华,将玉器置于人的口中随葬,可保护人的精气,使尸身不腐。蝉从幼虫、蛹蜕变成长翅的成虫可谓是出淤泥而不染,因其整个生命历程仿佛经历了一种神奇的变化和再生,故而古人十分推崇。

玉蝉是一种常见的古代玉器。在古人看来,蝉是清高声远、洁身自好的象征,因此蝉的造型很早就为中国先民所使用。西周以来,人们相信玉有使尸身不腐的作用,春秋战国以后,人们开始在逝者口中放置小件玉器。而放置于逝者口中的玉器就称之为玉琀,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蝉形玉琀。由于汉代盛行厚葬,因此这种风俗到汉代尤为流行,成为一种普遍的习俗。自汉代以来,皆以蝉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将玉蝉放于死者口中的称为蝉形玉琀,寓着精神不死,再生复活之意。肉体虽死,如退了外壳的蝉,精神犹在,死亡不过为生命另一种蜕变的开始,希望死后能像蝉那样高洁、蜕变,以求来世再生。

生以为佩,死以为琀。作为琀的物件上是没有孔眼的。琀是玉蝉,但并非所有的玉蝉都是琀,打了孔的玉蝉则被称为佩,它的作用就是为了佩戴。

汉代的玉琀,其线条简练,粗犷有力,刀刀见锋,表面平滑光亮,边沿棱角锋利,翅尖几可刺手,素有“汉八刀”之称。玉琀制作非常精细,大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新闻推荐

广西驻点招商工作周报 (第一期)

自9月23日广西驻点招商行动动员大会召开以来,全区14个设区市均召开了本级驻点招商行动动员会议,制定了本级驻点招商行动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