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青岛科技实力护航

青岛早报 2021-09-18 05:57 大字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安全顺利出舱,身体状态良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与有荣焉的是,在“大国工程”探索无垠宇宙的进程中,青岛的科技元素有着实实在在的“参与度”。

从飞船发射到顺利返航,青岛理工大学、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青岛测控站、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电科22所”)等青岛高校院所和企业为“上九霄”的中国梦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青岛测控站承担飞船回家前关键一役

这次返回任务过程复杂,风险环节多、实施难度大。为保证航天员凯旋,地面各系统早已周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用遍布全球的测控设备织就了一张 “天罗地网”;同时,喀什测控站、青岛测控站和厦门测控站也以最快的速度有条不紊地完成了参数装订、指标测试、通信对接、信息联调等前期准备工作,各项数据指标正常。由青岛测控站参与其中,三大测控站形成的“测控大三角”以接力的方式保障了飞船圆满着陆,让“太空出差”的3位航天员能在中秋佳节到来之际得以顺利返回祖国。

今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主力测控站点之一的青岛测控站精准测控,顺利将神舟十二号飞船送入太空。此后的3个月的时间里,青岛测控站全体科技工作者追星揽月、精测妙控,与空间站日夜相随,各项测控工作顺利进行。

9月16日,青岛测控站迎来神舟十二号飞船返回前的关键一役,为绕飞及径向交会对接试验和神舟十二号飞船分离撤离提供测控支持,验证了新增的径向交会对接功能,为神舟十三号飞船直接进行径向交会对接做准备。16日7时30分,青岛测控站各岗位人员已全部就位,测控人员井然有序地进行设备检查,所有状态正常。“青岛跟踪正常,遥测信号正常。”经过岗位人员精准操作,一系列指令发送至空间站。8时56分,神舟十二号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实施分离。

昨天,神舟十二号飞船返回地面之前,青岛测控站一直在进行测控支持,关注着各项状态,随时做好应急测控。当天下午,在兄弟单位的接力测控下,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反推火箭成功点火后,平安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青岛测控站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测控任务圆满落下帷幕。

青岛理工大学给飞船装上一双“慧眼”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成功返回,还有另一股来自高校的“青岛力量”,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复杂网络与可视化研究所航天可视化团队。

“复杂网络与可视化研究所航天可视化团队,研制的深空探测实时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本次飞行任务中再次接受了实战任务考验。”团队博士郭阳告诉记者,在飞船进入大气层之前是难以被直接观测到的,该技术可将飞船返回飞行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在0.1毫秒内进行“实时翻译”,驱动控制中心屏幕上的飞船模型调整姿势,让地面的工作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看到飞船“实况”。 “这项技术就像飞船的‘眼睛’,让它保持更好的姿势运行。 ”郭阳表示,航天可视化团队为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此次 “太空出差”提供轨道修正、姿态调整以及飞行控制与指挥提供关键技术支持和工程保障,团队研制的深空探测实时三维可视化技术在神舟十二号飞船和天和核心舱进行自主交会对接任务中发挥关键作用,并在神舟十二号飞船在轨飞行以及返回舱返回任务中,为神舟十二号飞船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保驾护航。

据了解,该团队早在2011年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任务中就已经作为任务全过程的推演平台,曾先后参与并圆满完成多项国家重大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以及深空探测等工程实战任务,主要包括天问一号火星探测,探月工程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五号T1飞行试验器、嫦娥四号以及嫦娥五号任务的可视化飞行控制指挥与遥操作操控任务,载人航天工程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天舟一号交会对接任务的实时三维可视化任务。

中国电科22所打造海陆空立体搜救网络

中国电科22所研发的设备则打造了一张近、中、远程搭配,海、陆、空协同的立体化搜救网络,在飞船发射和返回阶段保障着东风着陆场、六大战区应急着陆场以及三个海上应急溅落区。这意味着,在这些区域内,飞船无论在哪里降落都可以被及时、准确地搜寻到。

进驻东风着陆场的中国电科22所921团队圆满完成载人航天搜救保障任务。同时,中国电科22所信息中心和全国各电波观测站在前期已进入24小时工作状态,为神舟十二号飞船返回提供电离层环境信息态势分析和保障服务。此次神舟十二号飞船返回舱搜索回收任务,中国电科22所研制的系列化搜索定向装备运行稳定,第一时间捕获目标,引导地空力量迅速抵达返回舱落点,首次在东风着陆场验证了系列化搜索定向装备的立体化、协同搜索能力。

团队负责人宋磊说,此次中国电科22所提供了包括定向仪、信标机和航天员通电电台等在内的多种设备。 “简单来说,信标机安装于飞船返回舱上,无论是飞船意外降落还是正常返回,都可以实时发送其位置信号;而定向仪就负责捕捉这些信号,以此确定飞船着陆的具体位置,便于地面上的工作人员尽快找到飞船返回舱。”宋磊说。载人飞船返回地球时会以很高的速度穿越大气层,在一定高度区域,与地面的通信联络会中断,这个中断联络的区域就是黑障区。为了让航天员“冲出”黑障区后迅速与地面取得联系,中国电科22所还提供了航天员用的无线电通话电台,让地面人员可以与航天员及时通讯。

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冷储箱“六入太空”

3位航天员在太空生活3个月,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实验。为了让航天员的“太空之旅”吃得舒服、科研顺利,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的冷储箱随飞船升空,安全、科学、高效地保存太空生理样本,为我国航天医学研究提供天地全程冷链的技术保障;海尔空间站冷储箱则首次随天和号核心舱升空,用于安全存储航天员太空食品。从2011年到2021年,从神舟八号到神舟十二号,10年间海尔生物的产品已经 “六入太空”,为中国空间科研和空间探索提供了重要保障。

还有一家岛城企业也参与其中——青岛智腾微电子有限公司为火箭装配了涉及压力、温度等要素的变换器,在发射过程中完成了控制和环境参数的测量任务。

在我国探索“星辰大海”的征途中,青岛的科技护航已经随处可见,为一个个“大国工程”贡献着青岛力量。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首席记者 孙启孟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李彦宏 钟尚蕾 观海新闻/青报全媒体记者 耿婷婷 通讯员 吕炳宏

新闻推荐

“点亮”神舟十二号 回家路 “安徽造”屡次助力 我国深空探测工程

本报讯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顺利返回,状态良好。记者从位于合肥的中国电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