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天团”今天回家
[摘要]神舟十二号飞船昨日8时56分与天和核心舱分离
北京时间昨日8时56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实施分离。截至目前,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已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90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工程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决定,9月17日神舟十二号飞船返回地球,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即将回到祖国怀抱。
90天内他们做了哪些工作?
今年6月17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顺利进驻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开展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的关键技术验证。90天来,航天员乘组先后圆满完成了货运飞船物资转移、天和核心舱组合体管理、大机械臂操作等工作,并分别于7月4日、8月20日开展两次出舱活动和舱外操作试验。
这两次出舱,不仅验证了我国新一代舱外航天服的功能、性能,航天员的精彩表现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此外,航天员们在天和核心舱期间,还完成了大量科普工作。工作期间,航天员们还将镜头对准了美丽的地球,拍摄了大量高清大图,带领大家以航天员第一视角领略地球的震撼之美。如8月24日晚上9点29分,核心舱组合体划过北京上空,聂海胜拍下了一张北京万家灯火的夜景,在网络上被广泛转载和“点赞”。
回家前还有什么特殊任务?
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介绍,分离前,航天员乘组在地面科技人员的配合下,完成了空间站组合体状态设置、实验数据整理下传、留轨物资清理转运等撤离前各项工作。
此外,神舟十二号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分离之后,还要承担一项特殊的任务,就是从空间站组合体的前向绕飞到核心舱下方,也就是径向,之后从下往上与核心舱进行首次径向交会试验。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一个试验?主要是为神舟十三号的到来做铺垫,神舟十三号到时候就要进行一个径向的交会对接。
在进行径向交会试验之前,神舟十二号首先要进行姿态调整,也就是从水平方向调整到垂直方向。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控技术组组长杨海峰介绍:“首先它要抬头,飞船要逐渐竖起来,相当于一个俯仰90度,然后一个偏航180度调姿。在姿态调整的过程中,神舟十二号也在逐步靠近核心舱径向对接口,到距离大约200米的位置,飞船将完成姿态调整,处于和核心舱垂直的方向。 ”
在完成径向交会试验之后,神舟十二号飞船将撤离到距离核心舱下方200米的位置,之后将再次绕飞到核心舱前向,完成返回前的最后一项任务。杨海峰表示,“从径向200米保持点,绕到前向400米,这是一个功能。我们正常情况下不会走这个绕飞模式,但是应急情况下可以用,对应急功能也提前验证一下。 ”
重返地球要闯过哪些难关?
3名航天员重返地球家园之旅是一个高风险过程。航天器以7.8公里每秒的速度环绕地球运行,而空间轨道运动的特点是,如果航天器原来是在一个圆轨道上运行,只需把速度稍降一点点,就会进入一个椭圆轨道,这个椭圆轨道离地球最近的点是近地点。当速度降到一定程度后,这个近地点就能低到大气层内了,随后利用大气阻力减速。
神舟十二号飞船和地心连线与地面的交点被称为星下点,而飞船运行和地球自转使得星下点在地球表面移动,形成星下点轨迹。当轨迹运行到非洲南端附近时,地面会向飞船下发制动指令,减速后进入近地点降低后的椭圆轨道运行。大约在经过巴基斯坦卡拉奇上空时,飞船接触大气层并开始气动加热,随后经过我国新疆入境。在飞行高度达到10公里左右时,飞船打开降落伞,速度进一步降低,并抛掉它下面的防热大底。大约离地面还有一米高时,飞船里的几个小固体火箭发动机进一步反推减速,让航天员以一个舒服的速度着陆。
返回过程复杂,任何环节都不能出错。首先,飞船与大气剧烈摩擦产生极大热量,因此飞船具有气动外形,下面有一个防热大底,承受上千度的高温,防止热量传到航天器内部,这是返回过程中影响飞船安全性的一个关键问题。第二,降落伞必须能够正常工作,这也是神舟飞船设计了主、备两套伞的原因。
如何确保飞船降落在可控区域?
神舟十二号飞船采用半弹道式方式返回,整体受控,具有理论落点。飞船上有北斗的导航终端,在空间轨道运行时可以精确给出它的位置和速度。落地后,搜救人员可以获知飞船经纬度坐标。在精确预报的前提下,地面搜救团队才能在飞船落地后快速到达落点。飞船上也有无线电信标以及闪光灯来辅助搜救人员找到飞船。
那么空中搜救回收分队的准备情况怎么样呢?据悉,神舟十二号飞船将首次在东风着陆场降落,执行这次搜救回收任务的直升机组都来自陆军第81集团军某陆航旅,他们曾经执行过10次神舟飞船的搜索回收。航天员即将返回,机务人员正在对飞机进行机务保障,确保装备的安全可靠。
新闻推荐
9月15日,玉树选手达歇在跑马拾哈达比赛中。当日,在青海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来自青海各地的选手在赛马场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