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邕城笔记 邕州老味道之南宁腊味

南宁晚报 2021-09-17 05:08 大字

?南宁腊味方朝明/绘

在南宁,没有腊味的冬天,不是一个真正的冬天。

说起冬天,你会想到什么食物?老南宁肯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腊味。因为它虽外表平淡无奇,但却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南宁民间历来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每到冬季和新春佳节之时,每家每户都会准备腊肠腊肉,辞旧迎新。

南宁腊味,源远流长,最早从广东传入。过去为民间家庭制作,清末开始有店坊制作经营,和行、信南、加南等烧腊店相继出现。

腊味的历史文化

腊肉是谁发明的?又是什么原因流传至今?

关于腊肉的记载,其实从周朝开始就有了。周朝的《周礼》和《周易》中,有关于“肉脯”和“腊味”的相关记载。当时,政府有专门管理官员和百姓纳贡肉脯的机构,在古代民间,学生也有用肉干赠送老师,作为学费和礼物的相关习俗。孔子当年教弟子,便是每人收3块肉干来作为学费。这种肉干,当时叫“束脩”,“束脩”应是腊肉的最早版本了。

还有一种传说:腊肉是苗族人发明的。相传,苗族人是蚩尤的后裔,在蚩尤和黄帝大战的时候,蚩尤一族一路败北,兵败至云贵、湘西一带才有喘息时间。蚩尤族虽然是生存了下来,但还是会受到黄帝所派人员的袭扰,所以,这些蚩尤人一直是居无定所。牲口和粮食不易带走,于是就有人想出了办法,把牲口杀了,再把肉先腌后熏,就做出便于携带且容易保存的肉,这种肉就是腊肉。

关于苗、土两族人做腊肉,有相关历史记载:汉武帝元朔五年,朝廷封长沙定王刘发之子刘义为夫夷侯。刘义开始巡游三湘,正值腊月,来到湘西一带,吃了土家人熏烤的肉干后,兴然作诗并将其改名为“腊肉”。从此便有了腊肉一说。

根据历史记载“越人风干而后熏”,楚越人平时除了畜牧和采集副食品,还喜欢捕猎,比如野兔、野鸡、野猪等。这些野味一次吃不完,需要储存,于是把这些野味挂在高处风干制成腊肉。

古代做腊肉,主要原因还是为了方便保存。当时物资匮乏,逢年过节杀的家畜和平时打的猎物吃不完又不能浪费,所以风干、熏干和盐腌的腊肉便应运而生。

腊味之源来自腊祭

腊,是上古时期祭奠的一种名称。夏朝有农历十二月初八祭神的习俗,被称为“腊祭”。

与时间共谋食,使中国人自上古时期起就开始琢磨,如何才能借天时、地利、人和,把肉类食物长久且不腐坏保留保存下来。“冬腊风腌,蓄以御冬”,让国人对腊味制品的喜好,颇有点“与生俱来”的味道。

在中国广袤的版图中,腊味制品与其他美味一样,同样是东南西北风格迥异,风味独特。传统意义上说,广式腊味,甘甜醇厚带酒香,川式腊味浓烈粗犷,湘黔腊味烟熏浓郁,江浙腊味馥郁酱香。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种滋味,付诸中国人的腊制品里。

关于腊味制品的历史,众说纷纭。南宋地理学家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有这样一段:“深广及溪峒人,不问鸟兽蛇虫,无不食之,顾乃酢鹦哥而腊孔雀矣。”南宋时,连孔雀都给“腊”了。

腊制品的历史虽然悠久,但其演进过程,却经历细微变化和调整。现如今的广式腊味,真正流行起来的时间,是在二十世纪初的清朝末年。

广式腊味,在美食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秋风起,食腊味”,广式腊味的口味特色鲜明。

在广东,二十世纪初,已有一些家庭作坊式的制作匠人,对腊味进行不断改良,如在粤北地区的连州东陂,便有关遂昌等人,为了让腊味在晾晒过程中既能通风,又不受日光直射,专门搭建起四面通透、顶上覆盖松树皮的棚子,白天防晒,夜晚“风干”。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自然形成了行业,并逐渐开始鼎盛发展。至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后期,广式腊味声名远播,三大代表是腊肉、腊肠、腊鸭。

广式腊味大致上可分为中山派、东莞派和连州派,虽然同属一味,但细微处还是有所差异,口感上也略有不同。

南宁之最腊味作坊

和行烧腊店,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是南宁第一家腊味作坊。

和行号创业店主陈信和,初设店于石巷口,后迁盐行街(今仁爱路),民国23年(1934年)迁至民生码头。原先以经营腊味为主,由于选料精细、制作讲究而远近驰名。随着业务的发展,和行号逐步增加烧猪、烤乳猪、烧鸭、扎蹄及各式卤味等20多个品种,但仍以腊味著名。腊肠、腊鸭不仅畅销于南宁市场,更有为数不少的广州、香港、澳门、越南等地客商登门求购。

1920年民国时期,“和行腊味店”的陈信和取众家之长,得广东腊味之精华,创制出风味别具一格的南宁系列腊味,产品畅销周边市县以及粤港澳地区。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由南宁市食品公司生产、广西外贸监制的“蝴蝶牌”腊肉,在港澳市场上同样具有较高的竞争能力,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老南宁卤腊味制作工艺

●南宁香肠

原料:瘦猪肉35公斤、肥肉15公斤、白糖4公斤、食盐0.7公斤、酱油2公斤、曲酒1.2公斤、干肠衣、硝酸钠及其他香料适量。

工艺:先将猪肉洗净,挤去水分,瘦肉剔除筋络,肥肉削去肉皮,分别剁成小米粒大小的肉丁,再混合置盆中,加入各种调料、香料拌匀,随即将其灌入肠衣内。用针刺穿肠衣皮,使肠内肉水排出,再用温水将肠身洗净,放在阳光下晾晒,晚间放入烤炉烘焙,连续3天即可。

特色:肠身鲜红结实,有光泽,有皱纹,肥瘦肉均匀,入口肉香溶化,香味浓郁。

●南宁腊肉

原料:五花腩肉100公斤、白糖5公斤、食盐1.5公斤、酱油4公斤、曲酒2.5公斤、红油及各种香料适量。

工艺:选用猪体中部的五花腩肉(其他部位的猪肉亦可加工,但风味稍逊),肥瘦适中者最佳。将猪肉割去皮层,切成条状。每条厚约1.4厘米、长约40厘米。将肉盛于盆里淋上调味料,拌匀腌渍8小时,隔4小时复拌一次。使猪肉充分吸收调料,随后用麻绳穿上,悬挂在阳光下晾晒,夜间放入烤房烘焙干,连续3天,至肉质干透即可。

特色:肉质鲜明有光泽,肥肉透明爽脆,瘦肉甘香,腊味浓郁。

●卤扎蹄

卤扎蹄是南宁著名的传统卤味之一,早在清代中期就有上市,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但在当时,卤扎蹄由于用料考究,工艺复杂,价格昂贵,一般市民可望而不可即,只能为达官贵人享受。解放后,南宁市食品厂继承和发展这一传统工艺,批量生产卤扎蹄,使这一传统名食成为千家万户的日常佳肴。

原料:鲜猪前脚、肥肉片、瘦火腿片或腊瘦肉片,白糖、酱油、曲酒等适量。

工艺:将猪脚刮洗干净,并把骨头全部剃出,留下完整的脚皮待用。将肥肉切成片状,厚约4毫米、宽约3厘米、长约20厘米,置盆内,投入白糖、酱油、曲酒等腌制4小时。将瘦肉切成规格与肥肉片一样的片状。将起骨后的猪脚皮摊开,再将肥、瘦肉片隔层铺叠于脚皮内,然后把脚皮卷包成圆状,随即用水草扎成原只猪脚形状待用。将制好的猪脚放入卤水锅里用文火慢慢煮熟,约煮1小时后,将猪脚捞起晾干,再次放入卤锅中卤制1小时,如此操作两次,使猪脚皮卤熟,肥肉及瘦肉片也得到浸透入味。食用时,将其切成薄片,装碟后点香油、撒些葱花便成。

特色:皮呈酱色,肥肉瘦肉片隔层铺叠均匀,有图案感。外形仍保持原来猪脚状。皮层软滑,香醇可口。

方朝明

新闻推荐

太空“遨游”90天刷新中国航天纪录 神舟十二号今天带3名航天员回家

央视新闻视频截图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撤离后,于北京时间2021年9月16日13时38分,与空间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