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物理女王”吴健雄:巾帼不让须眉 积健成雄
▲上世纪30年代的吴健雄
有这样一个女人,她有着十分“男性化的”名字,诞生在细雨迷蒙的江南,却“巾帼不让须眉”;她没有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却被冠为“核物理女王”,将中国女性的坚毅的风采带到了世界。
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
杰出的科学家通常有向往学术的热情和追求改变的勇气,吴健雄也不例外。于1912年5月31日,吴健雄生于江苏省苏州太仓浏河镇。父亲吴仲裔提倡男女平等,创办明德女子职业补习学校,对吴健雄的成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那个时代的大小姐不同,吴健雄不爱“红妆”,而对读书情有独钟。据说,吴健雄最爱的就是当时宣扬进步思想的杂志《新青年》,尤其对胡适的文章格外欣赏,这也奠定了她与胡适的不解之缘。
16 岁时,吴健雄在苏州当地的一所小学当老师。这在当时已经是一份非常受人尊敬和稳定的工作,但吴健雄的父亲依旧鼓励她继续上大学。吴健雄听从了父亲的建议,走进了大学的学术殿堂,开启了人生的下一个光辉篇章。到上海的中国公学参加考试时,吴健雄用了不到2小时就完成了原来3小时的考试,因而引起了监考官胡适的注意。胡适看了试卷,毫不犹豫地给了她满分。吴健雄没有辜负恩师和家人的期望,不仅以全校第一的成绩毕业,还在毕业后前往浙江大学担任教师,不久后加入当时的中央研究院物理所工作。22 岁时,吴健雄成为中央研究院物理所物理学家顾静微的助手。从此,她与物理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
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1934年,吴健雄从民国时期的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毕业、获学士学位,1940年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奠定了坚实的物理研究基础。1944年到普林斯顿大学担任讲师。最为后人所熟知的,是吴健雄在β衰变领域实验设计方面的卓越贡献,她因此获得了“东方居里夫人”“核物理女王”“物理学第一夫人”等诸多头衔。1956年之前,吴健雄就已经因在β衰变方面做过的细致精密、多种多样的实验工作而为核物理学界所熟知。
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在β衰变过程中宇称可能不守恒。之后,吴健雄立即领导她的研究小组进行实验,在极低温条件下用强磁场把钴-60原子核自旋方向极化,观察钴-60原子核β衰变放出的电子的出射方向,并发现绝大多数电子的出射方向都和钴-60原子核的自旋方向相反。这个实验结果证实了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在整个物理学界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吴健雄的实验证实了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假设,她在1957年将实验报告整理成一篇论文,并发给了《物理评论》杂志。同一天,哥伦比亚大学举行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庆祝这项新发现的诞生。由于诺贝尔奖倾向于奖励原创性,吴健雄很遗憾没能与杨振宁、李政道一起获得诺贝尔奖。
爱国情怀令人动容
除了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卓越贡献,吴健雄的爱国情怀也令人动容。吴健雄一生得到过的奖项不胜枚举,几乎获得了除诺贝尔奖以外所有的重大国际奖项。1975年,吴健雄当选了美国物理学会会长,成为美国物理学会历史上第一位女会长。尽管吴健雄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国外度过的,但她对中华大地始终抱有独特的情感。
1973年,吴健雄克服重重困难,在丈夫袁家骝的陪同下回到了祖国。据说她还特意穿上了当初离开中国时穿的旗袍。此后,年迈的吴健雄往返于中国和美国之间,悉心指导国内的科研和教育事业。1986年,吴健雄捐赠了自己的所有积蓄,成立吴仲裔奖学基金,鼓励中国学生为科研事业而奋斗。1990年5月18日,经国际小行星中心批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国际编号为2752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吴健雄星”。吴健雄在南京亲自从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王佛松手中接过了“吴健雄星”的命名证书。1997年,吴健雄在美国病逝,享年85岁。遵照吴健雄的遗愿,袁家骝将其骨灰带回祖国安葬。
有人说,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要有文学家的才情、哲学家的思辨、探险家的勇气,吴健雄恰恰集合了这些优点。她的一生,处处散发着女性的光辉与学者的执着。 (牟笛 陈安)
新闻推荐
背景: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国内游客对免税消费期望高、需求旺,外国游客在华购物潜力尚未完全释放,因此政策还须持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