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好,佳肴客堪邀
《鱼米之乡》
扶霞
中信出版集团
秋到江南,桂香蟹肥。江南好,佳肴客堪邀。
还记得,在《鱼翅与花椒》里,扶霞说淮扬菜挽救了她,仿佛她的红楼一梦,让她找回这个国家渐渐消失的优雅与古朴,找回她对中国有些退却的痴情。扶霞的新书《鱼米之乡》,副标题就叫做“中国人的雅致饮食文化”。她的痴情从未消逝,在时光里渐长渐浓。
扶霞的江南之旅始于将近10年前,第一站去的是扬州,此后几年,她数次下江南,遍访杭州、苏州、宁波、绍兴等古城,徜徉于现代化的上海的大街小巷,跟随当地的大厨和农民入水捕鱼,下地挖菜。躯壳里替换上了中国人的灵魂,她写的书也是中国味道的。
《鱼米之乡》采取简单清晰的总-分结构,首先综述了江南美食的历史文化,然后分成各大类,介绍各道食谱的故事和做法,语言亲切,图文并茂。一道佳肴,一张大图,满纸鲜香,透纸而来。在感官上,就撩拨了我们的食欲,带给我们原汁原味的体验。
扶霞抓住了江南饮食的特征:第一,对蔬菜,尤其是水生蔬菜(茭白、芡实等)的喜爱。引述林洪、李渔、袁枚等人的著作,阐明“脍不如肉,肉不如蔬”的饮食之道。第二,强调“不时不食”的传统。食材挑得好不好,对菜肴的品质至关重要。江南厨子总是不厌其烦地寻找最应季最上乘的食材。第三,讲究可口的清淡与恬和,也发展了把新鲜和腌制的食材放在一起烹制的“鲜咸合一”的做法,甚至还发展了独特的“臭霉”风味。
这三个特征,不仅综述时大力阐发,也成为了选材入题的指导标准。松仁蒿菜、金陵素什锦、龙井虾仁、荷塘小炒、腌笃鲜……这些菜具有鲜明的江南风味。东坡肉、宋嫂鱼羹、清蒸鲜鱼、无锡肉骨头……这些菜连同民间故事,连同欢声笑语,一起入肚。鲞扣肉、霉千张、霉干菜烧土豆……这些气味刺鼻的“黑暗料理”,赢得了扶霞的欢心,她大力地向朋友们推荐。我讶异之余,不觉莞尔一笑,扶霞真是“重口味”的爱好者啊。
真正的老饕客,一定都是些好奇心旺盛的人,敢于尝试从未接触过的、看上去十分可疑的食物,而人类的饮食史、文明史,就是在好奇心的推动下,积累经验向前发展的。我们都能感觉到扶霞那旺盛的好奇心,这是她得到中国读者喜爱的原因之一。文字画面感很强,仿佛她正睁大眼,张大嘴,“哇,这是什么!”然后,强忍着不适,小心翼翼地品尝,然后,又张大眼感叹,“哇,不错不错,好吃好吃!”然后,举筷如风,大快朵颐。
《鱼翅与花椒》重点描述过中国烹饪的刀工与食客对口感的追求。江南饮食在这两点上尤为突出。扶霞说,江南厨师接受的基础训练包括将一块豆腐切成头发一样的梦幻细丝,把鱼肉切成一朵菊花,有经验的厨师会培养起对锅中油温的第六感,蛋白入锅就如云朵一般轻盈柔和……这样的遣词造句,包含了中国的审美情趣,所以,我们读扶霞的作品会觉得亲切,像亲近的朋友,没有外国人写中国常有的那种外视的隔阂的感觉。
欧洲人的食谱,烹饪犹如自然科学实验,而中国人的烹饪,更像是个人艺术创作。扶霞融入了中国的氛围,不过,她偶尔也会跳出去,面向她的英国同胞们比较说明异同点。她认为,西方人对豆腐没有足够的重视,应该学习中国千变万化的做法。江南宴席的收尾走向低调,清淡的汤羹、新鲜的水果与清茶,都有助于身体的和谐感觉。扶霞的美食写作,在英国也受到了欢迎,饮食真是无国界的、最容易输出的文化交流形式。
《鱼米之乡》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既有各道大菜,也提及凉拌黄瓜、糖醋小萝卜等开胃小菜,荤素搭配,肥瘦适中,还说到了米饭等主食,生煎馒头等点心,银耳羹等甜品,南瓜汁等饮品,附录调味品、技法的简略解说。
用这本书作指导,完全可以整治一桌琳琅满目的丰盛宴席。菜肴已备足,请嘉宾入座。
(林颐)
新闻推荐
急诊复苏室:长夜里的生命“灯塔”9月11日是第22个“世界急救日”。深夜里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复苏室总是灯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