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白露:穿衣身不露,饮食有讲究

市场星报 2021-09-08 00:46 大字

露从昨夜白,夜自此日凉。9月7日我们迎来了“白露”节气。“白露”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这时暖空气逐渐减弱,冷空气活动频繁,飒飒秋风,不期而至,一夜凉过一夜。面对这样的天气变化,我们应如何养生保健?生活起居方面该注意什么呢?本期健康周刊集纳了专家的养生保健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白露”之名从何而来?

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的结束和“仲秋”的开始。礼记中记载:“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形象描述了白露前后,天气发生的变化。

从天文学角度来说,当太阳到达黄经一百六十五度时交白露节气,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可达十多度。

夏至时,阳气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到了九月,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可以凝结成白白的水滴,“白露”因此得名。

根据朴素的五行观念,秋天属金,白色也属金,气温降低凝结而成的露水又是白色,“白露”这个名字就更切实际了。

“白露暖秋色,月明清漏中。”“白露”一到,标志着孟秋的结束和仲秋的开始。“寒生露凝”,给这个节气带来了诗意,也带来了灵性。而人们对“白露”的最初印象,大多来自《诗经》中那首《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秋风渐起 穿衣“白露身不露”

白露并不是一个节日,对人们来说,它更多的作用是提醒人们气候发生变化,及时作出应对。

正所谓“白露身不露”,虽然有“春捂秋冻”的说法,但早晚温差加大,就要随机添加衣物。如果防护不当,很容易患上感冒,而哮喘、消化性溃疡等慢性病患者也容易因此诱发或加重病情。

民间还有“寒从脚起,热从头散”的说法,认为双脚受凉是引发感冒、支气管炎、失眠等病症的重要原因。因此,白露后应注意脚的保暖,鞋袜宜宽松、舒适。

“按照老北京的习惯,白露一到,就要撤掉凉席,把柜子里的衣服被褥拿出来晾晒。”北京天桥民俗文化保护办公室主任赵兴力介绍,此举是去掉夏天积攒的潮气。

赵兴力说,在白露前后,一般家庭还在饮食上有所讲究,比如烧烤涮肉,又或者面条、葱花饼,“就是看上去有那么点‘入秋’的意思”。

喝菊花茶去火 吃时令水果润肺

在气候上,白露的另外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干燥”。秋风吹走了高温,也吹干了空气中的水分。中医称之为“秋燥”,很多人会出现口干、咽干、皮肤干等症状。

“在南方一些地区,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以煨乌骨白毛鸡,认为食后可滋补身体。”民俗专家高巍介绍,这“十样白”,一般是10种名称带“白”字的草药,以与“白露”字面上对应。

“在吃的方面,像应时当令的白薯、龙眼便比较受欢迎。”高巍补充道,简单的食疗对去燥也挺有效果,像龙眼有益气补脾等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等疾病,适合食用。

“秋天需要温补,可以吃鸭肉,或者吃些预防秋燥的蔬菜水果。”民俗专家王娟则表示,像各种类型的梨、葡萄、柚子都可以食用,或者喝一些去湿去燥的粥养胃,“菊花茶也是去火佳品”。

防字当头,小心疾病找上门

白露养生要注意阴阳平衡。白露时节要注意防范以下疾病:

防凉:呼吸道疾病

日夜温差较大,穿得过于裸露,容易着凉出现肺部及呼吸道疾病。

因此,要注意早晚添加衣被,不能袒胸露背,睡卧不可贪凉,撤掉凉席,关上窗户和空调,换上长衣长裤入睡,将薄棉被备在床头,是十分必要的。

秋燥:皮肤干燥

秋风降温的同时,把空气中的水分也吹干了,值此时节,一定要滋阴润肺,以防秋燥伤人。

日常饮食中,应增加对芝麻、蜂蜜、枇杷、西红柿、百合、乌梅等柔润食物的摄入,以益胃、养肺、生津。还应多喝水,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同时,推擦鼻梁也有助于养阴润肺。

湿邪:肠胃疾病

民谚“秋瓜坏肚”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如果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则腹泻、下痢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因此,立秋之后应少食瓜类水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温差:心脑血管疾病

秋季早晚温差大。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急性事件来说,太冷太热都是诱发因素。因此,在季节更替之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要特别注意。注意休息,避免感冒诱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

秋季养心,还要做到力求其静,控制情志活动,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避免烦扰。

防寒润燥多锻炼:推荐“跷足拓腰润燥功”

秋燥在白露节气更加明显,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主任池晓玲推荐锻炼“跷足拓腰润燥功”。

预备式: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头中正,两眼平视远前方,自然呼吸(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

第一式:一只脚踏地站稳,另一只脚缓缓抬起向前伸展,达到极限,保持片刻,缓缓将脚放下。过程中,双手保持自然下垂。左右两侧肢体轮流做上述动作共12次,恢复至预备式。

第二式:两手缓缓自后托住腰部,拇指向前夹住肋下,其余四指在后托住腰部。双手发力收拢上提,然后以腰部为轴,向左转动身体,至极点稍作停顿,然后转回中正体位。左右轮流做上述动作共12次,恢复至预备式。

第三式:下蹲,足底和臀部着地而坐,把屈曲双膝向两侧放下,两脚掌心相对紧贴。两手以仰掌式托起双脚掌,头往后仰,带动上半身后倾。然后将脚放下,脚掌贴地,双膝立起,人顺势站立,恢复预备式,稍停片刻,重复动作共12次。

收功:第三式结束后,恢复至预备式,自然呼吸片刻即可。

■来源:新华社、中新社、健康时报、中国中医药报

新闻推荐

国家发改委: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 依法实行政府指导价

本报讯国家发展改革委6日发布通知,明确要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监管。通知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线上和线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