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一线:360行】焊接超长轨的线路工

安徽工人日报 2021-09-07 01:17 大字

处暑过后的北(安)黑(河)铁道线上,还没到中午,钢轨表面就已达到35摄氏度。8月27日,绥化工务段北安线路车间班长巩海涛将高温火柴投入到坩埚后,焊剂霎时被引燃,3000摄氏度以上的钢水从坩埚泄到模具中,滚滚热浪袭来,耀眼的光芒逼得人无法靠近。

北黑线是开辟黑龙江对俄贸易、旅游大通道的一条重要铁道线。这里的线路接头经过高速运行车轮的碾压,会产生冲击和震动,破坏线路稳定性。

为此,绥化工务段每年都会组织大批人力,在气温位于零摄氏度以上的时候,把线路上带有接头的钢轨焊接成超长轨,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列车运行阻力,速度也会有所提升,旅客乘车时则会少受“咣当”声的搅扰。

焊轨工作工艺控制严格,16道工序环环相扣,时间精确到秒,精确度以毫米计算。以预热环节为例,轨头预热应严控在3分30秒,并用肉眼观察其颜色变为亮黄色。预热时间加长,焊接后会产生夹渣;预热时间缩短,会导致焊不透。

这项工作除了烤就是晒,每年春季焊接时,胸前被火烤,后背被风吹,可谓是“冰火两重天”。夏天钢轨的温度要达到50摄氏度以上,在轨旁作业的人员如同蒸桑拿。“今年一入秋,管内就连续多雨,这活就怕下雨天,一下雨这活就不能干了。”车间副主任李晓磊介绍说,冬天气温在零下,达不到作业条件,但他们也不会闲着,需要整治线路冻害。

焊轨就像“接骨”手术一样,要的就是“稳”和“准”。现场,螺栓零配件卸完,锯轨手确定好钢轨接头两侧需要锯掉的长度以后,开始画线进行切割。线路工李春国手持锯轨机,上下慢慢移动,锯片一点一点地“吃进”钢轨中。机器发出“突突突”的声响,四溅的火星形成一条直线喷射而出。

“这汗就没有停的时候,从头流到尾。”李春国身穿厚厚的作业服,脚穿防烫劳保鞋,口罩上挂满尘土,淌下的汗滴落到滚烫的铁轨上,立刻没了踪影。

切割完钢轨以后,他跺了跺脚,指着自己的裤子说: “这些窟窿眼都是火星子崩到裤子上弄的。”

随后,旧轨被拨下线路,新轨上线。“替换到原来的轨位如同在钢轨上‘穿针引线’,错一丁点都不行。”线路工周英楠坐在轨枕上,将一米钢尺靠在轨顶面,说, “轨缝宽度必须在27毫米到30毫米之间,不能出现一根头发丝的误差。”这个环节需要反复调试多个回合,耗时费力,考验耐性。

安装夹具,封箱,预热……紧接着到了本次施工最为关键的铝热反应环节。高温火柴引燃坩埚内的铝热焊剂后,淌出的钢水就像火山爆发时的火红岩浆,填充到接头缝隙处。这里如同火炉,工人也只能站在3米开外观察浇筑情况,同时手握秒表掐好7秒钟的反应时间。

浇铸完以后,作业人员开始推瘤、打磨,焊轨工序才算接近尾声。“一个流程下来,衣服干了湿、湿了干,作业前也不敢多喝水,生怕去厕所耽误施工时间。”今年32岁的张忠强说,“每次作业时间有限,作业现场如同战场,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大家一起克服克服就过去了。”

经过精细打磨,钢轨锃亮。在这180分钟的施工点里,四周的空气都被煮沸了,轨面上腾起的热浪让视线变得模糊,但线路工们的劲头不减。因为,再过一段时间,工人们即将踏上回家的列车,与家人团聚一起过中秋节,也许他们乘坐的那辆呼啸的列车,也会途经这里……

新闻推荐

一场直播带货近10万元 老字号“双合成”拥抱电商焕发新生机

赵光晋通过抖音为双合成“代言”赵光晋在直播间里展示各类糕点制作技艺郭杜林晋氏月饼制作工艺讲究银发、红绳,一张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