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靠忽悠年入数十亿:“无糖饮料”让白领分分钟喜提双倍肥胖

2021-09-04 21:52 大字

靠忽悠年入数十亿:这些白领们钟爱的“无糖饮料”,让你分分钟喜提双倍肥胖! 原创 Vera 精英说

最近几年,年轻人的圈子里刮起了一阵「佛系养生」的旋风,大家更加追求低卡路里的食物,尤其是常年不离手的各种饮料。

从弱碱水、气泡水到玻尿酸水,「高大上」的名字换了一波又一波,商家卖点从「0糖、0卡、0脂」到「美容、养颜、健康」,涉猎极广,令消费者目不暇接。

于是,这些久坐办公室、缺乏锻炼,害怕糖分摄入过量,却又想保持身材、过过嘴瘾的「不差钱白领青年」,就成了商家眼中「待割的韭菜」,男男女女们都捧起了「无糖养生茶饮」。图片来源网络:各类主打零糖的饮料

据东兴证券的数据表明,"无糖饮料"的市场规模仍在不断扩大。2014年,这类饮料的市场规模为10.2亿元,到了2020年就已经增长到了48.5亿元。

虽然由于疫情的影响,消费者增加了果汁、牛奶等营养型饮料的消费,且减少了外出消费的频次,但不影响其长期快速增长逻辑。图片来源东兴证券: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市场规模如此宏大,就连刚推出市场就被 diss 成「最难喝饮料」的东方树叶,市场热度都开始回潮,销售数据喜人,今年还推出了青柑普洱和玄米茶两种新口味。图片来源网络:新出的青柑普洱和玄米茶

可是,所谓的「无糖饮料」真的能达到小伙伴们期待的「养生」效果吗?“无糖饮料”中的“无糖”是伪科学

如果互联网还有记忆的话,应该会记得今年四月元气森林的那份道歉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元气森林的道歉声明

在这份声明中,元气森林明确表示旗下的乳茶系列因为有奶所以是含糖的,并不是瓶身上所标注的"0蔗糖"。图片来源网络:元气森林乳茶原先的包装

"0蔗糖"是一个极具误导性的宣传点,消费者基本会把它与"0糖"画上等号,认为这款茶没有热量,喝了身体也不会有负担。

实际上,虽然没有添加蔗糖,还有果糖、乳糖以及代糖,因此这一瓶的热量与老老实实加了糖的阿萨姆奶茶相比,根本低不了多少。

元气森林的这一次道歉也被网友们戏称为"文字游戏一时爽,翻车塌房难收场"。图片来源网络:包装更改之后的元气森林乳茶

其实,元气森林翻车的压根不止乳茶系列,它引以为傲的气泡茶玩了同样的文字游戏。图片来源网络:元气森林气泡茶

所谓"0糖0脂0卡"的背后,是用了赤藓糖醇、三氯蔗糖这类"代糖",甜度是蔗糖的600-650倍。图片来源网络:元气森林气泡茶成分表

代糖这种东西,有糖的味道,卡路里又低,深受各类"无糖饮料"生产商的吹捧,但它的危害也是板上钉钉的。

《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的报告指出,长期摄入含有代糖的饮料,更容易引发肥胖。原因是代糖食品会让人产生代偿心理,认为吃了代糖就可以多吃其他东西,于是整体热量极度超标。图片来源网络:长期摄入代糖的危害

而美国权威杂志《自然》也曾表示,长期食用代糖可能会干扰人体控制血糖的能力。

当我们摄入代糖时,神经信号就会把这份「甜」传递给大脑,通知身体分泌胰岛素来控制血糖,但是代糖是不能让血糖升高的,那么胰岛素就白分泌了。久而久之,身体分泌胰岛素的敏感性也会下降,最终患II型糖尿病的风险就增加了。图片来源网络:代糖给身体带来的假象

代糖本是糖尿病人和减肥人士的无奈之选,食用后不会使血糖上升的确是它的一大优势,可长期大量的依赖彻底使这一优势变成危害。

除了元气森林,碳酸饮料届的巨头可口可乐,果茶届的领军者喜茶等大企业都在用"无糖"这一伪概念抢占市场。

被加了各种添加剂的网红饮料们仅靠着这一个宣传点就摇身一变成为了「养生boy」和「养生girl」们的首选,让他们趋之若鹜。

殊不知,他们的健康也在和日渐空瘪的钱包一样被消耗掉……"无糖饮料"偷换概念

食品行业乱象丛生

杭州22岁的一个小伙,突然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被送入医院。

医生检查后发现,他还存在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脂肪肝等多种健康问题。

深究背后的原因,小伙道出自己每天都会喝5-6瓶无糖饮料。

我担心自己喝太多饮料不好才选择的无糖饮料呀!图片来源网络

广东深圳的27岁女生小雅,长期用有糖饮料代替水,渴了就喝饮料,年纪轻轻就患上了白内障。

要知道,这种病的发病年纪通常都在45岁以上。图片来源《看看新闻》

小雅的白内障属于糖尿病的并发症,是由于血糖增高之后,造成眼内房水渗透压的改变,导致了白内障的提前发生。

划重点:这两则新闻,一位主人公喝的是无糖饮料,另一位喝的是有糖饮料,却被检查出了同一种疾病——糖尿病。

如果你觉得这是偶然不足为据的话,不妨来看看耶鲁大学的这项专业研究。图片来源网络

在这项研究中的其中两组:一组所喝的饮料加入的是蔗糖(平常用的方糖);一组饮料中加入的是同等甜度的三氯蔗糖(一种代糖),每人在两周时间内需要喝掉7瓶饮料。

结果发现,代糖饮料组与含糖饮料组并没有明显差异。图片来源网络:研究结果

是的,"无糖饮料"就是在偷换概念,它给人一种成分幻觉,减少的仅仅是消费者的心理负担。

而这样的现象在食品行业并不少见。

乳酸菌饮料通常分为活性乳酸菌和非活性乳酸菌。活性乳酸菌就是在乳酸菌饮料中含有活的乳酸菌,通常需要低温储存;非活性乳酸菌就是常温乳酸菌饮品,一般不具有活性。图片来源网络:常见的活性乳酸菌饮品

在活性乳酸菌的广告宣传中,常常重点突出活性乳酸菌对人体的利好。以某乐多为例,在宣传语中表示其产品中有100亿个活的有益菌帮助肠道蠕动,肠道活起来了,人也会随之变年轻。图片来源网络:乳酸菌饮品中常见的活性菌

但是,我国现行乳酸菌饮料卫生标准中只是规定了添加活性乳酸菌的饮品在出厂时保证不低于100万CFU/ml,在销售时只要有活菌检出即可,并没有具体要求某个时间段内的确切含量。

有的活性乳酸菌饮品的包装上会在乳酸菌活菌数后面标注「出厂时」这三个字,有的产品则未标注。

「出厂时」这三个字意味着,乳酸菌数没有算上在运输或者销售过程中死掉的数量,只保证出厂时乳酸菌的含量。图片来源网络:某活性乳酸菌饮品的宣传

有些企业对产品的冷链配送到终端销售的储藏条件的监管并不严格,有些商超甚至将活性乳酸菌饮品放置室温环境下促销,致使活性乳酸菌很快就会死亡,产品价值也会大打折扣。这样都会导致消费者“花了买活菌的钱却买到了死菌”,也与当初的宣传噱头大相径庭。

活性乳酸菌饮料从生产到储存到运输再到售卖的整个过程中,无论哪个环节温度控制不当,乳酸菌都有可能会失去活性,这样的乳酸菌饮料喝了对身体也不会起到改善肠道的作用。

且这些活性乳酸菌经过胃酸的腐蚀,能够到达肠道的少之又少,对于肠道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要是指望这点菌群能调节肠道,改善消化系统,劝你不如多吃点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吧。健康来之不易

近些年来,健康市场仿佛变成了割韭菜的新阵地,无糖饮料赛道也开始变得拥挤。

从元气森林的走红来看,这个企业在2018年的时候销售额还不足三亿,在打上「0糖0脂0卡」的标签后,摇身一变成为估值超20亿的企业。

真的会有「无糖」的食物吗?答案是只要市场能买到的,都不可能完全无糖。图片来源网络:"无糖食品"

糖分的减少会导致口感上的天差地别,商家如果彻底实现「无糖化」,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但对于商家来说,「是不是无糖」并不重要,只要在营销手段上稍作“忽悠”,就能达到既迎合消费者的理念,又保全自己利益的完美结局。

各类"健康饮品"的出现,一定是21世纪最洗脑的中国营销。为普通饮品赋予了一个全新的定义就能收割大波韭菜,给人一种“只动嘴不用动腿就能轻松收获健康”的错觉。

其背后是妥妥的消费陷阱,这个陷阱营销的是「为身体减点负」,却让你糖分超标、且喜提双倍肥胖。

事实上,从来没有不劳而获的健康。吃健康的食物、过健康的生活、做健康的运动,每一项都是需要坚持和恒心来完成的。图片来源网络:健康生活

是白开水不好喝,还是你已经习惯被割韭菜了?如果实在觉得白开水难以下咽,可以自己动手泡点果茶或者花茶;如果觉得不被割韭菜就难受的话,更建议你把钱花在其他不损害身体健康的事情上。

以饮料为代表的这些带有「营销噱头」的东西会给我们带来短暂的快乐,只能适量不能过度,否则长年累月下来对身体的损害是难以逆转的。

回到这些在营销上下足功夫的企业本身,没有「真材实料」,也许最后还是会在营销上翻车。

作者:Vera,精英说作者,思维跳脱,天马行空,热爱写作,至死方休。

精英说是全球精英、海归和留学生的聚集地。我们传递全球资讯、探讨文化百态、创新社交模式、发现独立思想。这里有温度也有态度,欢迎气味相投的你关注精英说(ID:elitestalk)。

参考资料:

知乎:药明康德,《套餐饮料换成"零热量"更健康吗?耶鲁新研究推翻直觉》

乳品之家,《乳酸菌饮料中的活菌都是活的?能调节肠道?乳品之家告诉你:不一定!》

澎湃新闻,《27岁女生双眼险失明,竟是因为喝饮料……》

健康广东,《浙江小伙喝无糖饮料得糖尿病!无糖饮料真的不含糖吗?》

东兴证券,《食品饮料:"无糖"系列报告(一):无糖饮料的兴起》

原标题:《靠忽悠年入数十亿:这些白领们钟爱的“无糖饮料”,让你分分钟喜提双倍肥胖!》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精灵耳走红整形圈专家:别盲目跟风

某知名博主展示的“精灵耳”注射前(左图)后对比。来源:三湘都市报芭比眼、锥子脸……近几年各种审美风潮让新的整容项目层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