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端午情思 张燕峰

淮河晨刊 2021-06-11 08:35 大字

“五月五,到端阳,又是佳节好时光。割芦苇,泡糯米,百味粽子处处香。采艾草,佩香囊,除菌防病保健康”。听着这动人的童谣,我不禁心驰神往,一颗心就像长了翅膀的鸟儿,飞越关山,回到千里之外的故乡,回到童年的端午节。

在乡间,端午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端午节那天,父亲踏着露水,披着晨雾,把艾草采集回来。我们还在梦中酣睡,父亲就把鲜嫩的艾叶挂在我的耳朵上。顿时,一股淡淡的药香钻进鼻孔,像一条活泼的小鱼儿在我们的五脏六腑间快乐地游走,沁人心脾。我的嘴角不由得微微上翘,弯成一只小巧的酒杯。睁开眼,看见父亲正伏下身子,温柔地端详着我的脸,目光是那样慈和,洋溢着浓浓的爱意。

贪恋于瞬间的温馨,又缓缓闭上了眼睛,心里却是美美的,像鼓起了一张快乐的帆。母亲催促道,快起床吧,上学要迟到了。我一骨碌坐起来,穿好衣服跳下地,洗脸的时候才发现手腕上已经系上了五彩丝线,像一道绚烂的彩虹缠绕在手腕间。恍然明白,母亲前几天去行走乡间的货郎那里购得的丝线,原来不是用来绣花,而是用来给我编织丝线和缝制香囊。

早饭是粽子。糯米,花生米,红枣,是两天前就泡好的。苇叶是母亲从小河边割来的。粽子是昨天晚上包的。母亲把鲜绿的苇叶卷成漏斗状,放入糯米、花生米、红枣。手指上下翻飞,像变戏法似的,转眼间一只粽子便包好了,有棱有角,模样俊俏,再用五彩丝线把它们扎起来,更显得华贵无比,像一个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母亲把它们放在笼屉里,用柴火蒸上一个多时辰,再在锅里捂上一夜。等我收拾妥当,母亲揭开锅盖。啊,清香之气扑面而来,像一个个被囚禁的迷人的精灵被释放了出来,充满屋子的每个角落。母亲端来一小碟白糖,让我蘸着吃。轻轻咬上一口,软软的,甜甜的,粘粘的,在嘴里转一个来回,慢慢品味。啊,好香啊,那种甜美的清香,多么令人陶醉,回味悠长。

该去上学了,母亲找来笼布,包上五只粽子递到手里,叮嘱道:送给你老师。老师是外乡人,是喝长江水长大的。到学校才得知,几乎班里每个孩子都给老师带来了粽子。老师笑眯眯地问,为什么要吃粽子呀?我们面面相觑。老师告诉我们是为了纪念一位叫屈原的诗人,他满怀理想,报国无门,最后自沉汨罗江。人们不忍鱼虾咬噬他的身体,才包了粽子扔到江中喂鱼虾。后来,老师就教我们背诵《离骚》。从此,“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深深地镌刻在心底。

几十年的光阴倏忽而过,母亲已垂垂老矣,父亲和老师已去了不知名的远方。端午节来临,我也会采艾草,编丝线,缝香囊,包粽子,给我的孩子们,也会给学生们讲屈原的故事。

爱就这样绵延不绝,文化就这样代代传承,中华民族就这样生生不息。

新闻推荐

牡佳高铁进入联调联试阶段

6月10日上午,首趟检测列车从牡丹江站开出,一路向北开往佳木斯方向,标志着新建牡(丹江)佳(木斯)高速铁路联调联试正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