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母亲的荣誉墙 □陈金梅

蚌埠日报 2021-05-13 09:17 大字

“孩子,钱交了没?”母亲时常问我。

“放心吧,早交了呢!”我知道,母亲最牵挂的是她每个月交的党费。

母亲患阿尔茨海默症已五年多,头脑有时清醒,有时糊涂,语言功能大不如前。每当意识清醒,她总会问交党费的事。即便我说过无数遍,母亲总是遗忘而反复提起。

母亲是一名老党员,有近四十年党龄,对党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

母亲出生在1937年腊月二十八,按照姥姥的话说是“黑暗的旧社会”。姥姥总说母亲是赶来过年的,童年的母亲却没过上几天好日子。抗日战争时期,医疗条件匮乏,母亲四岁那年,姥爷因为一场意外疾病撒手人寰。姥姥是小脚女人,那年刚满四十岁,拉扯着母亲和我小姨,为有钱人家洗衣维持生计,吃不饱穿不暖。战乱年代,整个中华民族处在水深火热中,更别提她们孤儿寡母,生活有多么艰苦。母亲十岁那年,就和我小姨一起到工厂做童工,糊火柴盒补贴家用,尽管每日不停干活,还常遭到老板的责骂。

母亲告诉我,是中国共产党拯救了她们一家。解放后,中国人终于扬眉吐气,妇女姐妹们更是大翻身。母亲参加了人民公社,白天拼命干活,晚上和我姥姥、小姨一起进扫盲班,在煤油灯下学识字。冬天,寒风刺骨,母亲近一米七个头,身强体壮,在工地大坝上兴修水利,终日挑土扛锨,干起活来有时连男子汉都比不上。因为表现出色,母亲被评为“劳动模范”。回到家里,母亲手捧平生第一张奖状,端端正正贴在自家堂屋的正面。

1958年,聪明能干、写得一手好字的母亲,被当地党委政府发现,推荐进入教育系统,成为光荣的人民教师。

母亲更加珍惜为党工作的机会,加倍努力,勤恳敬业,一丝不苟,获得荣誉无数。

母亲常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教育就是托起家庭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记得一天上午,母亲执教的班上,有成绩不错的姐妹俩缺课,母亲十分着急,下班后直接去家访。原来,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她俩的父母又重男轻女,认为女孩不要读太多书,还是早早下学干活。母亲耐心说服,反复劝导学生家长,男孩女孩一样培养,将来同样可以为国家作贡献。母亲苦口婆心,一家人被感动,次日就把姐妹俩送到学校。后来,姐妹俩一起考上某所师范大学,走上了教师工作岗位。母亲认真负责,不言弃,不放弃,拯救准备辍学的女童,改变了她们一生的命运,成就了平凡家庭的梦想和希望。

母亲的奖状越来越多,一直贴到房顶。荣誉墙见证着母亲的勤奋、努力和汗水。我时常仰望它们,内心十分震撼。荣誉墙啊荣誉墙,背后流下的是奋斗的汗水,见证的是母亲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历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她教书育人,辛勤耕耘,把最美好的年华献给祖国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母亲无私奉献、公而忘私的高贵品德,为我们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个夏天的傍晚,昏黄的灯光下,我看见母亲郑重坐在书桌前,屏息静气,一笔一画写下入党申请书。

母亲说:“我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就是要给子女和周围人做个榜样,纯正家风,立德树人!”

母亲四十八岁那年,终于实现大半生的愿望和梦想,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虽然获奖无数,母亲却从来不提自己的荣誉,总是默默用言传身教影响着子女。她时常告诉我:“作为女孩,一定要自立自强,不要有任何依赖思想。现在新社会条件这么好,要好好地干啊,做对社会对国家有用之人!”我默默点头。

母亲的荣誉墙时刻鞭策着我。在成长的岁月,我以母亲为标杆,严格要求自己,勤学苦干,在乡镇基层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多年,默默而庄严地实践着对母亲的承诺。

新闻推荐

“农旅融合”激发乡村活力

近年来,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依托区位优势和良好农业基础,不断探索“旅游+农业”模式,打造了一批“农旅融合”田园观光综合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