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茶叶“炒上天”又在割谁的“韭菜”

四川农村日报 2021-04-27 00:35 大字

□冯海宁

茶叶本来是一种食品,用水冲泡后,常饮有益于身体健康。仅此而已。然而,近些年来有关“天价茶叶”的消息频频进入舆论视野。尤其是今年,这种“炒茶”之风愈刮愈烈。

茶叶如何变“天价”?记者为我们揭开真相,那就是一些商家夸大宣传进行“无底线”炒作,譬如:鼓吹“山头茶”“特效茶”;包装“办事茶”“送礼茶”;渲染“投资茶”“金融茶”。不难看出,茶叶已经不再是茶叶了,而是变成了“奇效药”“高档礼品”“投资品”等,具有其他特殊价值。这显然背离了茶叶作为食品的属性,茶叶由此变成了不良商家牟取暴利的工具。

这种炒作无非是在“割韭菜”,即商家利用春茶上市这个特殊时期,来收割“接盘侠”的“智商税”。那么,谁会是“天价茶”的“接盘侠”呢?报道显示,如今茶叶已成为行贿的重要礼品,涉茶腐败案屡屡发生,可见行贿者当了“韭菜”,但进一步深究,很可能是公共利益当了“韭菜”,因为行贿者必有所图,当受贿者不能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势必会对公平正义造成伤害。

谁又是“投资茶”“金融茶”的“接盘侠”?无疑是“钱多、人傻”的那些人。近年来,由于民间资本比较充盈,一些手有余钱的人变身“炒家”,来实现财富增值。于是,炒房、炒股、炒币、炒鞋……各种炒作之风轮番登场。事实说明,不是每次投机炒作都赚钱。尤其是炒茶的风险更大,因为茶叶不是必需品,且有保质期,一旦“天价茶”有价无市,炒茶将付出沉重代价。

所以,有必要拿出治理炒房的决心来遏制炒茶现象。最近,福建、江西、浙江等主要产茶地区,纷纷采取行动严查炒茶行为。以浙江金华为例,已立案查处“天价茶”相关违法行为10起,成效初显。但从新华社记者调查来看,网上炒茶之风仍未停止,这需要对症下药。更重要的是,茶叶标准不一,定价随意性大,给了炒茶者机会,应制定统一的文字与实物样兼备的茶叶标准。

此外,还要采取疏导措施,引导民间余钱、热钱向合理合法、回报稳定的投资渠道转移。总之,别再让茶叶“炒上天”变成“割韭菜”。

新闻推荐

我国首次在野外成功救护东北虎 90秒回顾始末

扫码观看视频4月26日,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新闻发布会通报4·23野生东北虎“完达山1号”救护情况。“完达山1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