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这一年,武汉和我都很好

临沂日报 2021-04-12 09:02 大字

4月8日凌晨,武汉的街头亮起了一抹红色,一组《致敬城市英雄》的海报悄然登上街头大屏。站在街头的肖雅星看着自己的照片出了神,“恍然间,武汉‘解封’已经一年了。”临近午夜,她还在为自己即将开张的新店奔忙。

去年抗击疫情时,这个“90后”姑娘将自己经营的酒店腾出来,为就近的医护人员提供免费住宿。她还组建了“武汉医护酒店支援联盟”,发动300多家酒店,免费提供8万间房间,为63家定点医院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提供免费住宿。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当疫情散去,英雄卸甲,重回人海,生活再次变得琐碎温柔。

在武汉东湖绿道,散步的市民时常能见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不下雨的时候,张定宇都会骑自行车穿过绿道去上班。“春天的东湖非常美,满处的樱花、碧桃、海棠,人们在里面穿行、奔跑,在草坪上晒着太阳,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生活就应该是这样。”张定宇说。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时,张定宇拖着“渐冻”的身躯与死神竞速,当时他最迫切的愿望是“从病毒手中抢回病人”。今年3月20日,正值春分,张定宇邀请援鄂医疗队到武汉大学赏樱,他也亲手种下了一棵樱花树。“种下樱花,也是种下希望。”张定宇说。

翻过365个日夜,春风和煦,生机随处可见。

如今,在位于武汉市利济北路顺丰速运快递点的办公室,听着街道上熙熙攘攘的喧哗声,那个曾凭一己之力,为医护人员打造整条后勤保障链的汪勇说,这就是幸福。“疫情带给我最大的改变,就是激发了做公益的热忱,我想给更多人带来生活的希望。”

过去一年,汪勇一直在公益的道路上奔走,组更大的“局”:帮助4万余名援鄂医护人员免费寄行李,为武汉市1000户生活不便的老人提供爱心包裹,为湖北省4300余名高中生提供学费赞助,和武汉血液中心一起组织义务献血……

汪勇将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写下的回忆录汇成了一本《金银潭日记》,记录这场疫情中“80后”“90后”以及“00后”的坚韧和顽强。从去年9月开始,他参加了“青春在战疫中绽放”全国巡回宣讲活动,为学生们讲述疫情期间武汉发生的故事,分享关于抗疫的所思所想所为。“我希望能在年轻人的心里种下一粒种子,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会回想起2020年发生在这座城市、这个国家的故事。”汪勇说。

在东西湖区园艺花城小区,89岁的王欣仔细擦拭着心爱的小提琴。曾经,一张医患共看夕阳的照片温暖无数网友。现在,与新冠肺炎及其后遗症斗争了一年之后,悠扬的琴声再次越过树梢,回荡在阳光之下。

刚刚出院时,一系列的后遗症和慢性病困扰着老人。“但活着就是全部。”老人尽可能地克服身体不适。经过几个月调养,老人身体状况越来越好,他每天可以围着小区走上好几圈。

“刚出院时记忆力不好,慢慢地,那些记忆、那些乐谱都回来了。”老人说,“我还想再多活几年,活到一百岁,好好看看我们这个社会能发展成什么样。”

四月的武汉,繁樱如雪。在这座英雄之城,人们历经生死淬炼,更懂得凡常可贵。

“我能想到最勇敢的事,其实是向前走,人间最宝贵的,是希望啊。”2021年2月的一天,阿念在微博上写道。为照顾感染新冠肺炎却抗拒治疗的外婆,义无反顾从方舱医院搬去了火神山医院的阿念曾一夜长大。

2020年10月,16万字的《武汉女孩阿念日记》正式出版。本职工作是编剧的她,决定站在亲历者的角度,将武汉的记忆碎片写成一本日记,拼凑起这些艰难岁月里的喜怒哀乐。

罗曼·罗兰曾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想起那些往事,有时阿念仍忍不住流泪,但她慢慢学会了调整情绪。“情绪如水流,我开始试图让它自然流动,可能过了,就缓和了。”身边的朋友说她变得坚强了,她开始学习画画,参加公益演讲,更加热情地投身生活。

“经过这一切的人,都会变得更加无畏。”阿念说,“如果把武汉比作一个人,他不也就像一个生了一场大病的人。等他痊愈了,他一定有着更强的生命力。”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青大系”为何落子市北

/ 记者观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