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除夕夜,听老人讲那过去的故事 光阴故事

烟台日报 2021-02-25 09:42 大字

□崔志达

吃过年夜饭,又到给远方亲人拜年的时间了。老爸掏出手机,点开微信,熟悉的视频通话待机音随之响起。很快,我们就见到了大姑亲切的面孔,听到了她的浓浓乡音:“明强,你好呀!”“大姐好,我们全家给您和姐夫拜年了。”“好,好,过年好,咱们全家人都好!”然后,电话这边——老爸、老妈、我、爱人和孩子,电话那边——大姑、姑父、哥哥、嫂子和侄女,大家轮番上镜,互相拜年问好,彼此送上真诚的问候和祝福。约半个小时后,这次跨越千山万水却又尽在咫尺的拜年才在亲人们的依依不舍中结束。

放下电话,缓了缓神,老爸问孩子道:“力允,写过信没?”“写过呀,爷爷,我们在语文和英语课上都写过呢,咋啦?”老爸没有马上回答,继续问:“那写好的信装进信封没?贴过邮票没?塞进邮筒过没?”孩子连连摇头:“没,没,没,都没有。邮筒?没听说过呢!”“邮筒啊,一般是在邮局外或是街道上收集外寄信件的邮政设施,这些年确实不多见了。当年,对我来说,这可是很神圣的存在呐。来,听爷爷讲讲那过去的故事。”这时,老爸表情逐渐凝重,“在我十岁的时候,我的大姐,也就是你刚才通话的大姑奶,为了全家人的生计,背井离乡前往黑龙江北大荒谋生。我们姐弟的感情一直都很好,大姐走时我和二姐是真心舍不得呀,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她.大姐只好安慰我们,想她的时候就把心里话写下来,攒一段时间再塞进信封装进邮筒寄给她。”

此时,窗外烟花爆竹燃放声渐渐变小,我们则静静地听着老爸的讲述。“那时,我刚上二年级,字写得歪歪扭扭,会写的字也不多,遇到不会写的字就加拼音。刚开始就是写些诸如‘我又想姐姐了’‘姐姐什么时候能回来’‘姐姐多穿点衣服、别冻着’等大白话,攒够一个月后,我们就去邮局往邮筒里塞进一封厚厚的信。然后,一边开始写新的,一边盼着大姐早点回信。每次收到回信,我和二姐都会高兴很长时间,信中大姐不仅讲她的工作、生活,还会讲些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奇闻趣事。每封信我们都是读了一遍又一遍,不仅读给爸爸妈妈听,还互相读着听。就在这写信、寄信、等信、回信的循环中,我们与大姐的感情不仅没有疏远,反而越来越亲密。并且,我的书写、写作、阅读能力也都有了长足进步,知识面也比班上的同学要宽一些。这可是当初大姐让我们写信时所没有料到的。”

此时,老爸把目光投向孩子:“后来呢,在我的指导下,你爸也是从十岁起开始学着写信。”我刚要接话,谁知孩子抢先一步:“这么巧?过了年,我就十岁啦,是不是也该给大姑奶写拜年信啦?”听得出来,小家伙可不是随口说说,话里带着憧憬,透着自信!“好,很好,非常好,一言为定!”老爸极为满意地点了点头,继续讲道:“受益于党的富民政策,1992年左右咱家条件开始改善,吃穿住用行逐渐都有了很大改观。1994年年初,我们是村里较早一批安上电话的。并且,第一个长途电话就是打往黑龙江的。亲耳听到电话那头大女儿真真切切的喊娘声,你奶奶当场激动得掉下眼泪,半天没说出话来。当时,咱们仨都在场。”这一切早已定格在我的记忆里,历历在目、宛如昨天,却是20多年前的往事了。只是,想起敬爱的奶奶早已去世多年,鼻头又不禁一酸。

片刻的沉默后,老爸喝了口水,老妈接续上说:“安上电话后,确实方便了,有事的时候就打个电话,比写信、打电报都要快得多,没事想念亲人的时候,也可以打个电话。只不过,那时各家都是分机,要村里总机接转,信号也不太稳定,而且电话费也不便宜,大家都是尽可能省着打。”“嗯,但没过几年,好像是1997年吧,咱们便换了程控电话,并且是全国直拨。从那开始,通话费逐渐降低,跟大姐打电话的次数越来越多,写信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因为家里发生的事情,都是第一时间在电话里讲了。”确实像老爸说的那样,上大学后我印象当中就没怎么给大姑写过信了。

老爸谈兴正浓:“2001年,看到央视《东方时空》栏目组新推出的‘时空连线’栏目形式,我就想什么时候也能像他们那样,与大姐实现既有声音、又见图像的‘连线’呢。等啊等啊,这个愿望终于在去年成为了现实,真正的‘虽远在天边、却又近在眼前’。在我和你妈的建议下,大姑、二姑还有姑父们也都用上了微信,我们之间联系就更多了,甚至有时一天能聊上好几回。并且,大家还互相推送好文章,相互点赞朋友圈,真是乐在其中、乐此不疲呀。”

时针已指向十点,按惯例,又到给新疆表姑们拜年的时间了。老妈看了看钟表,心领神会的老爸拿起手机正要操作。突然想起什么事,对着孩子说:“物以稀为贵。写信是主流的年代,打电话是奢侈的事情,而语音、视频聊天风靡的今天,写信反倒很稀罕,也更有意义。力允,别忘了刚才的约定,明年腊月时咱爷俩一块给你黑龙江、新疆的姑奶们写信拜年哦。”孩子调皮地朝我眨眨眼、吐吐舌头:“好的,爷爷。再带上爸爸吧,否则他会感到很孤单的哟。”哈哈哈,又是一阵哄堂大笑。“听你的,到时咱们爷仨一块给远方亲人写拜年信!”

此刻,窗外火树银花不夜天,屋里的人们神采奕奕!

新闻推荐

河南洛阳: 西汉彩绘陶仕女俑“现身”黄河边

黄河孟津会盟段河道内古墓群发掘现场。(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黄河孟津会盟段河道内古墓群出土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