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学历论”当休矣
樊蓉
“学历”是衡量一个人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是对个人学习成果的书面反馈。然而,近些年一些地方“唯学历论”“唯文凭论”的怪象甚嚣尘上,而且愈演愈烈。不少企业在招聘启事中明确标注“985”“211”学历等硬性指标,让很多怀揣求职梦想的青年才俊望洋兴叹、求职无门。
“风物长宜放眼量”,学历可以作为反映个人素质和修养的一个重要依据,但是并不能作为最重要的依据。学历只是对个人过去的努力与付出的一种肯定,学历高并不代表着可以高枕无忧、一劳永逸;而学历低的人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积累知识,改变学历,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学历与能力并不成正比,学历高并不能代表能力高,学历低的人也不代表没有一技之长。离开校园,步入职场,仅仅靠学校的知识储备是远远不够的。职场考验的是一个人的技能水平和实战能力,要在实践锻炼中不断练就本领,提升技能,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和学用转化能力。如果企业在招聘时一味地将学历或者文凭作为就业“敲门砖”,搞学历“一刀切”,不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变化,不仅违反了就业公平的原则,而且还会制约企业的发展。因此,无论是企业、社会还是个人都不应该以学历度人、以学历量人,要“一碗水端平”,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位求职者,为国家和社会选拔出品行过硬、能力出众的人才。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国家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人才的耕耘与付出,过分看中学历、文凭可能会出现招聘进来的职员能力与学历不匹配、不对等的情况,无法快速适应岗位需求,不仅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也可能将真正有能力、有作为的人才拒之门外。
当前,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期,即将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国家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因此“唯学历论”“唯文凭论”的风气应当及时制止。各地要建立健全人才保障体制机制,厚植人才生长的沃土,打破人才招录、选聘的制约瓶颈,取消招聘中的“硬杠杠”“硬指标”,拓宽各类人才的就业渠道,让每一位“人才”有发挥才干、展示才能的空间和舞台,推动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新闻推荐
上海市卫健委今早(30日)通报:2021年1月29日0—24时,上海新增2例本地确诊病例。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确诊病例涉及区域和场所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