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出圈”文化“入圈”
韩浩月
拿起“考古神器”洛阳铲,层层挖土,再细细地扫去浮尘,神秘的“宝贝”慢慢呈现全貌,欢乐也因此双倍叠加……去年12月初,有网友发图文帖直播“考古盲盒”开盒全过程,先后挖出青铜虎符和兔首印章,引起网友围观。
“考古盲盒”是河南博物院推出的文创产品,它把时下流行的“盲盒”概念和文物结合,把青铜器、元宝、铜佛、铜鉴、银牌等“微缩文物”藏进土中。在网上,“考古盲盒”处于脱销状态,每次补货都会秒空,河南博物院官微评论区则满是“催货警告”。
“考古盲盒”为什么能火?就目前看,注重用户体验,无疑是个重要原因:文物爱好者或者盲盒玩家在挖掘过程中,能“感受到考古学家的快乐”——能挖出什么,充满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本就颇具刺激性。
“考古盲盒”将“传统”“潮流”较好地捏合:让文物形象借盲盒形式出圈,也能让曲高和寡的文物形象跟包括年轻人在内的社会大众更贴近,还能对传统文化进行时代化的“转码”,连接起过去与当下。尤其为解决文物走近年轻人的难题,提供了参考思路。
不过,“考古盲盒”这样的新兴消费热点也应注意避开某些陷阱——要在正统性、品质感、价格与质量等方面多加考虑。毕竟考古盲盒不是简单的生意,还被赋予了传播与延续文化的使命。(摘自《新京报》)
新闻推荐
贵州省贵阳市的任女士在毕节市兰苑花园小区居住,因在小区业主群质疑业委会不召开业主大会便擅自让新物业公司通过试用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