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现场·我在我思】这里,见证红色力量的传承
“我刚到北大红楼工作时,隔壁是李大钊曾用过的办公室,两个房间只用一根绳子隔着,观众参观的时候有意无意会到我办公室看一眼,感觉很荣幸也很奇妙。”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陈列展览部主任陈翔告诉我,从2001年国家文物局决定在红楼一层设立“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时,他便在这里工作。
“来这里工作就是要把先辈们的功绩和遗志呈现给后人,这是我的初心。”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北大红楼正在进行第三次整体布展升级。此时距离陈翔退休的时间,只剩一年。
在如今高楼鳞次栉比的北京,位于东城区五四大街和北河沿大街街口处的这座通体红色的四层小楼看起来已不甚雄伟。但在103年前,它的出现却让这座风雨如晦的城市为之一亮。
收藏其中的每一件展品,都真实地见证了历史,让人们深深感受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时期,革命先辈们炽热的爱国壮志——参加五四运动的学生散发的传单、李大钊担任北大图书馆主任时的办公室、毛泽东工作的阅览室以及北大学生上课的大教室等,都保持了原貌;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的任命状、李大钊和鲁迅等人的信件、陈独秀和胡适等人的白话诗稿等,也都驻留于此。
通过历史文字材料、图片介绍和陈列的展品,让五四精神活起来,让参观者在这里汲取精神力量,是这座纪念馆的初衷,也是馆员们一直努力的方向。馆内的留言册记满了到访者的感动和决心:“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接过五四火炬!”“百年传承,今日到我,激荡未来,壮志在我,青春万岁,强国有我!”“这精神是一团火,划过民族的夜空就不曾熄灭过;这精神是一道光,成为驱动中华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字字句句都流露出一种传承、前行的动力。
在采访中,我被新一代青年人以奋斗书写青春价值的行动、作为,一次次打动、激励。
北京师范大学2016级毕业生古丽加汗·艾买提毕业之后回到家乡、扎根边疆,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她的同学、校友中有很多人已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不管条件是否艰苦、恶劣,他们都用青春和汗水承担起属于青年一代的责任。
一线科研人员陈琳博士,为了国家科技力量的发展,虽多次面对高薪高福利的诱惑,仍坚定地选择坐“冷板凳”、啃“硬骨头”,在技术“无人区”闯出一片天地。面对科技“卡脖子”的难题,有这样一股青年力量在,祖国有信心,人民有底气。
浏览“旅行攻略”会发现,不少年轻人在北京游览路线中,会特别提到红楼,并将之命名为“朝圣之路”。他们穿着五四学生装、手捧书本,在这里留影,感受百年前的历史氛围,寻访厚重的红色记忆。
“打卡红楼,不忘先烈来时的路,才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知道自己该走怎样的路,该怎么走好这条路。”某银行的职工在疫情期间仅用三天,便创新出了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的“战疫贷”组合产品,为200余家企业解了燃眉之急。
与百年前的青年一样,新时代的青年正在迅速成长为国家可以依靠、信赖的重要新生力量。红楼不语,它默默期盼着一代代青年有更多新作为!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1月26日电(记者孙少龙)中央纪委国家监委26日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12月,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8505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