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春牛甘俯首 拓荒自奋蹄 ○高铭昱

西安日报 2021-01-25 03:55 大字

文创设计师笔下充满生气与动感的牛形象。(简山绘制)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风雷激荡的2020年已经成为历史,新的一年已经到来。2021年是农历辛丑年,即生肖牛年。在我国,没有哪种动物比牛更受人们的喜爱与推崇,牛具有中华民族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优良品质。华夏大地上,流传着许多颂牛赞牛的传说、诗歌与典故,与牛相关的特色民俗及瑰丽艺术更是不胜枚举。

在古代传说中,牛是为拯救黎民百姓、不惜盗取天仓谷种下凡的社稷神。实际上,牛是人类最早驯服的牲畜,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已驯牛役用;而中国人对牛的图腾崇拜,大禹时期就有。相传大禹治水时,每治好一处,就将铸铁牛投入水底,以镇水患。家牛在“刀耕火种”迈向文明社会的进程中,作用巨大;牛与铁器的组合,是农业社会最伟大的技术变革。因此,牛的地位至高无上。《礼记》有言:“诸侯无故不杀牛。”只有遇到国事争端、歃血为盟时,才会割牛耳取血,称之为“执牛耳”。在古人心目中,牛是具有灵性、可通神的动物,所以重大祭祀仪式是离不开牛的,如此才更庄重肃穆。

鞭打春牛的民俗,起源于先秦,盛行于唐宋。据说在周代,迎春鞭牛活动被正式列为国家典礼,宋仁宗也曾颁布《土牛经》,确定为法定迎春活动的内容,并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春牛”用泥土塑造,前一日置土牛于城东门之外,为“立牛”,其旁另塑一“耕夫”,携带农具、挥鞭赶牛,以示春令到来、须提前准备农事。到立春日举行仪式,奉肉果食品于土牛前,地方官主持献酒三爵,执彩鞭击打春牛三匝,再由众民将春牛打烂。鞭土牛后,民争抢土块,传其如扔田内,便是丰收吉兆,如置牲畜圈内,可使六畜兴旺。先“鞭”而后“争”,参与者众,热闹异常。唐代诗人元稹有诗云:“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也有的地区是由官员亲手扶犁执鞭打“春牛”,以示春耕开始,接着由民众做扶犁耕地状,边耕边打“春牛”,口喊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国泰民安”、三打“五谷丰登”等吉祥话语。

除此之外,旧时年年要印制《春牛图》年画,画面上牧童头绾双髻、手执柳鞭,或牵牛于后,或驱牛在前,暗示立春的早晚。这些与牛相关的民俗,都有着策励农耕、以求丰年的意义。牛是农业社会的主要劳动工具,承担了人类大量繁重的生产活动,但它更深层的影响则体现在民族精神的塑造上。以牛为标,化牛入性,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勤劳奉献的民族个性。

唐代散文大家柳宗元的《牛赋》,对牛的品格进行了高度赞美;南宋李纲做《病牛》诗:“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作者寄情明志,以病牛自比,虽已筋疲力尽,还想为众人温饱耕田效力,其高尚节操令人肃然起敬。鲁迅先生以牛自喻,说自己“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立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齐白石自称为“耕砚牛”;老舍用“文牛”自喻;臧克家诗作中有“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李可染给画室取名“师牛堂”,他在牛画中写道:“给予人者多,取与人者寡,其为牛乎!”

牛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力很深。寓言“庖丁解牛”人人皆知,由此衍生成语“目无全牛”。人们常用的气冲斗牛、初生牛犊不怕虎、九牛拉不转等俗语成语,可谓比比皆是、多如牛毛!与牛有关的故事,最精彩动人的当属牛郎织女的传说。以牛为题材的画作历代都有,贯穿历史,跃然纸上。如今,人们还是离不开牛。在改革开放前沿深圳,“拓荒牛”雕塑成为努力开拓的象征。作为兴旺发达的标志,人们把不断上涨的行情称为牛市。

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牛精神,是中华民族魂的内涵之一。甘做“孺子牛”,就是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牛年又到,常言说“牛马年,好耕田”。我们在祈盼丰年的同时,更应弘扬牛精神,扬鞭奋蹄,圆梦中国。

新闻推荐

青海湖实施为期10年的封湖育鱼

本报讯(记者邢生祥)为切实保护好青海湖渔业资源,维护好青海湖复合生态共生体系,打造好青海湖这张金名片,青海省政府日前下发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