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赶年集□马小江

西安日报 2021-01-25 04:17 大字

ICphoto 供图

在广袤富饶的渭北农村,人们常把赶年集称作赶年会。

年集通常是从腊月开始,规模一天比一天大,人一天比一天多,物品也一天比一天丰富。尤其是一些有了年头的老街镇,集市上摆摊设点的人流长达二三里路,常常人山人海,热闹异常。不管平时的日子过得咋样,穷也罢、富也罢,到了这个时候,人们通常都会拿出自己辛劳了一年攒下的钱,好好地置办一些年货,美美地过个年。各个街镇轮流逢集,依次排开,互不影响。可以说,天天都有会。

赶会的生意人,年集期间天天都会早早起来,带上要出售的货物,满怀着希望,朝着逢集的街镇匆匆赶去。过去,是拉上架子车、骑着自行车或者蹬上三轮车,现在,则是开上三轮车、驾驶面包车到逢集的街镇上,占上一块相对向阳的地方,有的用两条长凳支起一块床板,有的摆一张钢丝床,还有的干脆在地上铺开一张彩条布、摆出自己的货物,期待着当日能赚得盆满钵满。商家们似乎也约定俗成,菜有菜市、肉有肉摊,水果有水果的地儿,服装鞋帽有自己的地盘。只有那些经营小吃的临时摊点,间隔地穿插在摆摊人群当中。

采购年货的人,过去靠着两条腿步行,或骑着自行车,有的腋下夹着几条卷起来的蛇皮袋子,后面跟着刚刚放寒假的孩子,一溜一串,走着、谝着。到了现在,一路上几乎看不到步行的人了,汽车、电摩、三轮货车,应有尽有。这个时候,中年人除了置办年货外,再就是给家里添置几样家当。老年人来到集上,小心翼翼地掏出儿女们平时孝敬自己的零花钱,在小吃摊前买上几个油糕,咥上一碗热甑糕,喝上一碗煎乎的羊杂汤,或者吃一碗入口绵软的豆腐脑。总之,平时在家里不常吃到的东西,这会儿都要尝一尝,饱个口福。小孩们随大人一起到集上,无非就是图个热闹、解个馋,缠着大人要一串又酸又甜的冰糖葫芦、一根甘蔗、一把拐枣,就觉得心满意足。一对对小年轻们,女的打扮得花枝招展,男的收拾得精神帅气,手挽着手走在一起,顺便让心上人给自己花几个钱,试探一下对方是不是真心爱着自己。

瞅一瞅那些经营小吃的摊点,在逢集的日子,生意个个异常火爆。荞面饸饹、泡泡油糕、胡辣汤、酸辣粉等,就连外区县的名吃大肉辣子疙瘩和米皮,也被那些有眼光的小吃摊点引了进来。“李记”炒凉粉摊前,一幅蓝底白字的招牌在风中哗哗作响,三张矮桌呈“一”字摆开,跟前早已坐满了食客。摊主李师傅身着一件蓝大褂,看上去有五十出头,留着寸头,天庭饱满,十分麻利。锅下炉火正旺,锅上热气腾腾,锅内铁铲飞舞,凉粉色泽诱人。伴随着一声“炒凉粉来咧”的吆喝,不说吃,单是闻着那股飘香的葱花油味儿,就令人馋涎欲滴。赶集的食客们,个个吃得满嘴流油,一拨刚走,一拨又来。卖荞面饸饹、热甑糕、米皮、面皮的,生意也毫不逊色。

常言道:卖啥都要讲究吆喝。“新鲜的广东甘蔗,甜得很,甜得很。”旁边那个卖甘蔗的年轻男子,一看那身装束,就知道是个幽默的人。录音喇叭里传来了他的吆喝声,还特意把前句“甜得很”的“很”字,音拉得格外长,中间再稍作停顿,让不吃甘蔗的人听得心里都痒痒的。他麻利地给顾客用刀子削着甘蔗紫红的外皮,再剁成几节装起来,递到对方手里。跟他相邻的,是个卖橙子的中年人,吆喝更有特色:“赣南甜橙在这儿,走过路过的捎上,润肺化痰,消食减肥,补充维C,提高免疫力。”一下子说到人们的心坎儿里。再看道路两旁,瓜子柿饼毛栗子,核桃香蕉巴旦木,酥梨苹果沙糖橘,应有尽有,让人目不暇接。

正在马路边卖春联的老者,一眼看上去便知道是个文化人。谢顶的脑袋,在阳光下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一副老花镜撑在鼻梁上,显得温文尔雅,他边写边卖。一张张红纸裁成一条条,用一块儿石头作镇纸。每当他用饱蘸墨汁的毛笔伏案书写时,就低下头,运着气,老花镜溜到鼻尖儿上。有人跟他拉话时,他就会把眼睛朝上翻着看,活像影视剧里柜台前的账房先生,格外滑稽。前来购买春联的人络绎不绝。

经销家电的铺子里,店主故意把音响开得震天响,主要是为了招徕顾客,也为年集增添了一份喜庆。喜欢音乐的年轻人,听到自己耳熟能详的情歌时,嘴里便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哼唱起来,唱到动情处,常常还会手舞足蹈,竟忘了自己是走在大街上,惹得身边人噗嗤一笑。

似乎总有买不完的年货,置不够的家当,看不完的风景。每年进入腊月,乡下都会这样,每天的集市一直要持续到太阳躲进云层,天色暗了下来,方可稍稍平静;直到腊月三十中午十二点达到高峰,此时已经响起了隆隆的爆竹声。

尽管网购日益普及,但纯朴的乡下人还是习惯于赶集购物。除了购物,其中还有那份浓浓的乡情在里面。日月轮回,岁月变迁,一年又一年,乡下的年会,依然是那么热闹;在这种延续与传承之中,不断发展着、演变着、进步着。

新闻推荐

钢花飞溅生产忙

1月22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天目山镇天目铸造厂的车间内,工人正在加紧生产。这家企业订单比去年同期增长10%左右。临近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