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今年以来全国已发生三起劫持事件“扩大性伤害靠谈判解决不了,只能靠狙击手”

济南时报 2021-01-24 13:46 大字

近年来劫持人质事件时有发生。根据公开信息进行初步统计,2020年以来发生的就有8起,而昆明此次事件是今年1月份以来全国发生的第三起劫持事件。

昆明警方有反暴恐经验狙击手按指挥官指令行事

浙江省某市公安局一名刑警告诉记者,这次昆明事件中,嫌疑人用孩子作掩护,情况非常危急,昆明警方做出这个处置是比较果断到位的。“毕竟,昆明发生过暴恐事件,警方处置类似事件也积累了经验。”

这名刑警称,昆明警方处理这个案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九条第六项规定:嫌疑人在实施暴力犯罪行为的紧急情况下,人民警察来不及警告或者警告后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直接使用武器;其中实施凶杀、劫持人质等暴力行为,危及公民生命安全的属于条例规定的紧急情形之一。

这名刑警告诉记者,这类突发事件发生时,现实情况错综复杂,指挥官和狙击手压力都非常大。“现场指挥官要综合研判现场情况,狙击手需要根据现场指挥官指令来做决定。如果能以平和的方式解决,肯定最好。如果嫌疑人拒绝配合,情绪失控,有伤害行为,不得已肯定是要果断采取措施。”

另一名广东省某市公安局的刑警则向记者强调,遇到类似情况,一般来说不到万不得已,狙击手不使用武器;只有嫌疑人情况特别激动,无法有效沟通,人质可能受到严重伤害,警方无法近距离直接控制嫌疑人的情况下,才会选择使用武器打击。“确保人质安全是警方处理劫持人质案件的第一原则。我们通常先安抚嫌疑人与人质的情绪,避免人质安全受到影响。”这名刑警提到,根据深圳公安经验,优先以谈判方式和平解决危机,过程中也会有特警运用战术、地形接近对象,等待合适战机,解救人质,使用武器是最后选择。

针对人质解救事件,这名刑警认为,解救人质没有统一标准,也无法做到完美解救。“现场的环境和气氛、嫌疑人的情绪波动、人质的挣扎、围观群众的大呼小叫都有可能成为导火索,没有任何一例案件是相同的。”

案件防不胜防需建立系统性的社会防御机制

网传视频显示,对峙过程中,劫持者一度拿起喇叭喊话:“我以前吸过毒,但戒了十多年,社会不给我一点出路。我知道我的生命分分钟就没有了,可能上面搞不好有一杆枪对着我,还有对面有狙击枪对着我,无所谓。”

“这种案件没有特定报复对象,目标肯定是弱者,所以伤害的往往是学生。为了扩大伤害,这个时候已经不计后果。”著名犯罪心理学专家武伯欣告诉记者,此类劫持案件在中国并非个案,然而从犯罪心理行为上分析,劫持者的行为特征值得注意。

“一是生无所恋。人生都是有各种各样的挂念,无论是男女之情、儿女之情、长幼之情,只要有所恋,就不会轻易走这种极端方式。但是一旦生无所恋,很容易走上危害社会的不归路。二是从视频看,劫匪行为没有激情犯罪的特点,应该是有充分心理准备的,而且义无反顾。一旦生无所恋,不达目的不罢休,所以他不仅伤害7个,还要劫持一个制造影响,还要让女记者谈。”武伯欣说。

武伯欣认为,犯罪嫌疑人要求找记者谈,目的仍然是不择手段地扩大影响,并没有表现出犯罪心理的良性转换。“这种行为是扩大性伤害,不仅仅伤害人,还伤害整个社会,时间越长,关注度越高,影响越大。在此情况下,靠谈判解决不了这事,只能靠狙击手。”

“虽然各地公安干警都做过应急预案,但是这种案件防不胜防。”武伯欣提醒称,想要避免类似昆明恶性劫持事件的发生,需建立系统性的社会防御机制,“方方面面都要到位,而非简单打击”。“比如针对收入低阶层,如何让他们感受到不是偶尔救助、短期慰问,而是常态化帮扶,让他们有人生的支撑。”

“被劫持了还一直说‘不要过来’的孩子,挺身而出的女记者,一枪爆头击毙变态劫匪的警察,昆明市五华区建设路师大附中门口刚刚转危为安。”目击这起劫持案后,来讴阳在微博写道。目前,伤员救治、案件调查、家属安抚等相关工作正在开展中。

(据中国新闻周刊、澎湃新闻)

新闻推荐

投入10亿、推动DYG落户深圳:腾讯想做更加深度的电竞赛事运营

记者|林北辰伴随着南京Hero久竞以4:1的比分战胜深圳DYG,2020年王者荣耀职业联赛中的最后一个杯赛冬季冠军杯落下了帷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