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推进但大医院仍人满为患 人大代表聚焦社区医院发展
分级诊疗在推进但大医院仍人满为患。
随着近年来分级诊疗模式深入推进,“社区首诊、双向转诊”逐步成为趋势。社区医院(或卫生中心)承担着常见病诊疗、卫生防疫、日常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健康教育、康复等“六位一体”的服务,其对象是所辖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妇女。“然而,目前总体来说,各大医院仍然是人满为患,很多市民还是只去大医院就诊,即便是轻微的头疼脑热,也不放心求助身边社区医院,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挤,导致大医院“看病难、就诊压力大”,直接造成了大医院医疗资源与患者需求之间的矛盾。”上海市人大代表刘新宇在2021年“上海两会”期间提交的一份书面建议中说道。
为何许多市民仍不太信任身边的社区医院?经初步调研,刘新宇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患者主观上会认为大医院的医生医术高明、经验丰富、病看得准,且器械设备精良,而基层社区医院总体诊疗水平偏低,患者对社区医院及其医生不太放心;
2.社区医院的药品类别不全,存有量不多,且多以治疗慢性病、常见病等疾病为主,一些疗效较好的进口药、合资药等,因社区医院不具备开药资格,导致患者开不到想要的药品;
3.部分社区医院的患者就医满意度偏低。一些社区医院承担了很多常规体检、注射疫苗和普查类的工作任务,其医生大多是擅长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全科医生,而非专科、高精尖专家医生,导致患者在社区医院就医满意度不高;
4.资源配置分布不平衡,收入、待遇、科研条件等较低,导致社区医院往往留不住医护专家人才,长此以往下形成恶性循环,阻碍了社区医院的发展。
刘新宇认为,社区医院是服务社区居民的基层医疗机构,有利于方便广大市民就近就医,缓解大医院的就医压力。希望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社区医院建设,有效缓解大医院“看病难、就诊压力大”的现实问题。
为此,他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推动社区医院错位发展、打造特色,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改善服务,留住患者。有关主管部门应引导和支持社区医院发挥自身优势,加大相关诊疗设备及医护人员投入,为社区居民在服务内容和方式上,积极推行多样化和主动性的长期服务;根据患者的治疗需要采购储备常用的低价药品,确保不断货,同时进行适度的政策放宽,对一些确为治疗所需的进口药和特效药,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可在社区医院开药,并根据病情需求适当延长开药周期,减少开药频次,让社区居民感受到自己也有了真正的“家庭医生”“私人医生”。
2.进一步加强社区医院与大医院之间实施优势互补。探索建立以社区医院与大医院优势互补的医疗服务平台,以大医院技术支撑、社区医院协作分工的关系,夯实大医院和社区医院的分级诊疗制度、双向转诊制度;强化信息化技术应用,将社区医院同对口大医院联网,实施整体运行的数字化联动;有关主管部门应加强指导、检查和考核,将有关的制度推动、深化、落实。
3.优化对社区医院的扶持政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鼓励扶持在校医学毕业生在就业前定向进行全科医师培训,积极引导到基层社区工作,出台更有针对性、力度更大的扶持政策激励和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基层社区医疗工作;积极鼓励大医院医生进社区医院进行诊疗、带教活动、科研合作与职称评定晋升等挂钩,提高社区医院诊疗水平;大力加强社区医院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并积极完善机制,对现有社区医务人员进行全科医师培训和配备力度,提高在岗人员的整体执业素质,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对人才的吸引力。
4.加强宣传社区医院就诊优势,引导患者社区就医习惯。通过广泛宣传,加强社区居民的社区就医观念,增强社区居民对基层医疗的信任度,逐步改变总是往大医院挤的就医习惯。(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15号线的开放式驾驶室。本文图片上海地铁提供1月23日,上海地铁15号线正式开通运营。“现在(坐)15号线一辆地铁就可以直达,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