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熬粥与熬年

市场星报 2021-01-17 23:51 大字

又到一年一度“全民喝粥”的日子,不由得想起“熬年”的习俗。甚至觉得,疫情下“过年”跟“熬粥”非常相似。

小时候住在山村,柴火熬粥几乎是家庭主妇的必修课。但熬腊八粥,母亲却技高一筹。她一般就地取材精选自家种的糯米、红豆、黑芝麻、花生、红枣、莲藕后,便储备一点野生百合、板栗、山药等。腊八早上5点多钟,母亲将清洗后的红豆、黑芝麻、花生、板栗等食材掺入糯米中,再用温水(50℃左右)浸泡半小时左右。备好柴禾、擦洗铁锅,淘米进锅,盖上木锅盖,用大火烧开,待锅里掀起巨大的热浪不停“顶撞”时,加小青菜和藕片,烧开后将锅盖移开一条缝,再用文火慢“炖”,尔后熄火合上锅盖,让灶膛里柴灰继续发挥余热。约过八九分钟,再往灶膛添几把火烧开,锅里的腊八粥发出“咕噜、咕噜”声,不停冒小气泡,一锅清香的米粥就熬成了。此时,掀开锅盖,一股融米香、木香、栗香、花生芝麻香等于一炉的原生态混香味便在整个灶间氤氲开来。

母亲熬制腊八粥的食材,既有土里埋的、地上长的,也有树上结的、水中养的,可谓“山珍海味”。多次目睹母亲熬制腊八粥的过程,感悟了粥的强大包容性,也看到了米粒及其他食材并非一开始就心甘情愿熬于翻滚的沸水中,它们总不停地上下跳跃、沉浮起伏,想冲破铁锅、木盖的羁绊(姑且称之为规则),在“规则”作用下,它们忍受住大火、文火等较长时间的“考验”,最终融为一体,散发浓厚醇香,成为一种永不变形的主食。

由此联想到“熬年”,中国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的一个传说,即远古洪荒时代,“年”是一头见不得光的凶恶怪兽,每至除夕,它就跑出来伤害人畜,降灾人间,弄得人们不敢睡觉,一家人围坐于灯下,熬到天亮。获悉了这头怪兽怕红、怕光、怕响声,人们纷纷采用贴红纸、穿红衣、挂红灯、放鞭炮等措施防控“年”的侵扰。从此,年兽绝迹,但“团圆”“守岁熬年”及燃鞭炮、贴门联、挂灯笼等习俗永远流传。

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最走心的节日,“回家过年”“亲人团圆”等是中华民族最具礼仪感的习俗文化。但眼下国内多地出现散发病例,疫情颇似远古时代的“年兽”,过年期间又跑出来捣乱、威胁人类生命安全,关键时刻,我们仍有必要重新祭起勤洗手、戴口罩、多通风、少聚集、种疫苗等“法宝”,扎牢制止疫情这只“凶兽”肆意侵扰的防控网,“年”才过得更安心。

诚然,对经历2020年春节期间那段超长宅居“坚守”的所有人而言,今年都渴望回家过年。可是,积极响应近期各地陆续发出的“就地过年”“过年不扎堆、不聚餐、不走亲访友”等倡议,何尝不是一种“熬”!

眼下年关临近、乡愁渐浓,又在外打拼了一年的游子还必须像热锅中的米粒及其他食材一样再“熬一熬”,也许年过得有些苦涩和焦虑,但保持一定的定力,便会把疫情防控往细往实往深里做,少了一分麻痹和轻敌,多了一股全力以赴应对危机的心态和决心,这才是现代人过上“安心年”的重要提前。再说,年是“中国年”,个人“熬一熬”,小家的年兴许有些遗憾,但大家的年便过得踏实、心安。米粒“熬一熬”,奉献出浓厚醇香的滋味;我们“熬一熬”,幸福的日子就会来到。

新闻推荐

黑龙江哈尔滨新增2例无症状感染者 均为望奎县关联病例

1月17日,记者从哈尔滨市卫健委获悉,哈尔滨市新增2例无症状感染者,均为望奎县关联病例。病例轨迹如下:无症状感染者1:张某某,女,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