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己与成人中超越
哲学
《北望青山》
王京州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读王京州教授的新作《北望青山》,开卷时有一种“忽感激”之情,深深为那一代学人的学思和德行所触动。古人云:立德立言以不朽,书中先贤,庶几近之。掩卷时又有一种怅然和希冀,哲人已逝,但是青山依旧在,哲人所垂范的道德与学思,为我们展示的不只是一个生活世界,更是一个意义世界。作为独立的个体,现代的学人,我们如何构筑一个属于自我、又属于他者的意义世界,如何在意义世界中起心动念,在成己与成人中达致如书中学人张岱年先生所谓心灵超越的境界,这是《北望青山》一书给予读者的启示。
《北望青山》陈列的是20世纪初期燕赵学人的群像。20世纪初的中国,用梁启超先生的话说,那是一个“悲剧、喜剧、壮剧、惨剧齐鞈鞺”的时代,书中学人的命运也是悲喜交集。他们在生活上对物质贫乏抗争,在思想上对唯一真理抗争,在精神上对功名利禄抗争。“抗争”使他们在生活世界之上,构筑了一个属于心灵自由的意义世界。
那一代学人如何构筑一个意义世界?也许可以借用佛家的话语来表述,那就是“转识成智”。外境是心识的变现,境相容或有杂染,但性相是清净的,外境容或有波澜,而心体是圆成的。当然,我们无意说那一代学人是以佛家为信仰之皈依,我们也很难说那一代学人都能了别外境而圆成实性。因为,时代的确让一些人难以承受。但是,作为一整代学人来说,他们是性相清净的。所以,“转识成智”是说知识不是外在于人的客观的东西,知识是在穷理、尽性、至命中习得的,将知识转化为生命的智慧,内化为自我的道德境界,这是每一个人能尽和应尽的责任。
京州教授以“青山”为题,在我的理解里,“青山”是一个意象,表征的是意义世界。书中描述的那一代学人的学思和德行是不朽的,犹如青山之不老。“北望青山”,还有一层寄寓,就像京州教授曾说的,如果不是来到广州,书名可能不是如此。那么,这个“北望”的主体,既是读者,也是作者。这让我想到辛弃疾的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读者和作者一样地守望着“青山”,景仰着那一代学人的学思和德行,虽或未能至,然心向往之。
(黄燕强)
新闻推荐
1月15日,工人在石家庄黄庄公寓隔离场所项目工地安装5G通讯设备(无人机照片)。1月15日,工人在石家庄黄庄公寓隔离场所项目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