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一家三口坚守油区 以站为家传承“油脉”

陇东报 2021-01-14 00:43 大字

见习记者 徐雅荷通讯员周沛龙

“我们将女儿艾艾带到中心站,随我们工作生活。”近日,记者在长庆油田十一厂彭阳作业区见到了余钱程和李娟夫妇,李娟向记者说起他们一家三口坚守油区的故事。

余钱程夫妇和余钱程的父亲同在长庆油田采油十一厂彭阳作业区孟二拉中心站工作,母亲患有高血压,还要在家照顾外公外婆,无暇照顾艾艾,加之艾艾身体不好,经常生病。“我们必须得去工作,又不放心让母亲一个人这么操劳,想来想去,就决定把艾艾带在身边,自己照顾。”李娟说,“这样其实挺辛苦的,但实在没有其他办法了。”

就这样,2018年8月,两岁的艾艾跟随余钱程、李娟“入住”孟二拉中心站。由于他们带着孩子,中心站的领导决定让他们两个做站内巡检员。站内巡检员们分为三组,一组两人轮流换班,工作满24小时后与下一组换岗。为了让李娟安心照顾艾艾,余钱程分担了李娟的工作时间,经常一工作就是24小时。这样“手忙脚乱”的生活持续了1年多,艾艾也长到了3岁。考虑到中心站在“荒郊野外”,不要说幼儿园,这里甚至没有艾艾的同龄人,余钱程夫妻俩便将艾艾送回家中上幼儿园,可是“轻松”的日子没能过几天。“艾艾一上幼儿园,不出十来天就生病。”李娟说,“无奈之下,我们只得把她再接回来。”

直到2020年7月,中心站原来的资料员请产假,李娟的岗位被调整为资料员,这时艾艾又大了一岁,他们的生活才不那么忙忙碌碌,可是生活过得并不轻松。

2020年10月的一天,艾艾发烧了,经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妇幼保健院诊断为支气管炎,于是接下来的3天,余钱程和李娟每天要带着艾艾去妇幼保健院做两次雾化。余钱程每天早上九点多上完夜班回来,睡两三个小时,就和李娟带着艾艾去医院做雾化,回来后要又要上班,下午下了班再去一次。有时候排队做雾化,回来已经晚上十点多了。这三天,余钱程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但是我从来没有影响上班,没有迟到早退一分钟,这是原则性问题。”余钱程说。

“我对待工作的态度是受到我父亲的影响。”余钱程说,他是“油三代”,他的父亲余家华是1985年参加工作的,同时也是孟二拉试采时来的第一批工人之一,现在依然在孟二拉中心站工作。余钱程说:“小时候我总能看到父亲对工作负责认真,现在他也总是教导我要认真负责。2020年国庆节回家,我爷爷也跟我说要认真工作,不能吊儿郎当。”

一家三代“红工衣”的余钱程恪守“认真工作,为祖国献石油”的家训,在工作之余,他会给女儿讲爷爷和太爷爷这些油田前辈艰难创业的故事。

受到余钱程的影响,艾艾很听话,她很少在夜晚吵闹,打扰大家休息,也从来不去生产区玩耍。艾艾很爱看书,窗台上摆满了各种故事书。“她会在我们上班后,自己看书,学写字,还帮我打扫卫生。”李娟笑着说,“这让我很欣慰,看着乖巧的艾艾,之前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从2岁到4岁,艾艾是在中心站所有员工的见证下成长的,受到了员工们的呵护,也带给了大家欢乐。孟二拉中心站的职工朱蕾雅说:“艾艾的欢声笑语让作业区充满了家的感觉,让我不再那么孤单,有时候甚至会觉得像在自己家一样。”

“让艾艾随我们生活在中心站,这本是无奈之举。”余钱程说,“没想到,艾艾不仅在这里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她从小感受到了油田大家庭的温暖。”余钱程夫妻俩决定等天气暖和,疫情过去之后,就送艾艾回家上幼儿园。

新闻推荐

2020年“扫黄打非” 十大数据发布

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记者白瀛范思翔史竞男)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公布2020年度“扫黄打非”工作十大数据。2020年,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