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如何推动成渝地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

成都日报 2021-01-13 01:11 大字

成渝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作为成渝协调发展的关键要素,区域高等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集中反映在区域高水平大学和高层次人才竞争力上。那么如何推动成渝地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与人才培养提质增效,助力打造创新策源新高地?以下选编2020年12月6日,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召开第四届发展与展望论坛上专家学者的相关讨论,以资参考。

共同协作一体化发展

重庆大学工程科教战略研究中心蒋华林研究员:区域一体化实际上是破除障碍,要求信息沟通,要素流动,打破壁垒,有序分工,共同协作。早期靠政府引导和高校牵头,后期主要靠市场和社会需求来驱动。把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内在需求与成渝一体化发展的需求相结合,在政府引导下充分挖掘市场和社会需求,主动健全必要的合作机制,打破行政壁垒,促进要素流动,推动高校资源集聚。

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卢威副研究员:参照长三角地区教育一体化进程发现,在教育协作的体制机制中目前还存在行业壁垒、内生动力不足和部门行动不统一等问题。为促进一体化进程,应强化四大机制,一是行政指导机制,由各级政府介入,促进区域之间的合作;二是规划引领机制,通过出台《教育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实施方案》等形式加强对教育发展的战略规划;三是软法机制,定期召开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协作会议,将意见性政策和战略规划具体落实;四是组织保障机制,通过设立教育一体化领导小组、秘书处等常设机构保障一体化工作的常态运行。

重庆文理学院蔡宗模教授:当前重庆大学和四川大学牵头成立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两地高校一体化发展涉及到内生力问题,下一步既要重视构建协同和竞争机制,更要正视和夯实利益基础。

注重产教协同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薛二勇教授:教育政策协同对社会经济协同发展具有支撑作用,完善和发达的教育体系能有效吸引人才聚集,释放人才活力,进而提升区域的人才吸引力和竞争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必然涉及教育系统的跨区协同,而跨区域教育政策协同的重点在于教育公平,这涉及省级行政区之间以及省级行政区内部的资源配置,其中人才跨省流动、高等教育的跨省招生和办学、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均是促进区域教育政策协同和教育公平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石河子大学蔡文伯教授:政府支持力度对产学合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于成渝地区的创新绩效,政府支持所体现的影响还不够强。因此,成渝地区经济要快速发展,必须加强产学合作,如果产学合作力度不强,再多的投入也难以发挥效用。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易全勇博士:研究发现,成渝产教融合和创新发展,亟需加快建设高校众创空间,通过建设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载体,能够全面激发高校的创造活力,培育创新文化,以创新引领创业,切实提升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借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经验

华东师范大学杨九诠教授:成渝应向京津冀、粤港澳地区学习,实现教育层面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作,其动力应通过市场使其形成一定程度的自发秩序,从而实现教育市场下成渝协同发展。

广州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社会发展与教育政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谢爱磊副教授:成渝一体化发展可能首先要考虑高等教育融合问题。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高等教育领域首先要融合,就是整个区域高等教育系统能协作、一体化,使教育系统内部成为研究的出发点,并在外部使教育系统发挥功能,推动港澳与内地进一步的融合,使区域教育与区域发展战略相结合,体现教育的社会功能和对外部需求的回应。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李家新博士: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区域高等教育和产业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高校基于它们自身的价值诉求和当地的龙头企业或国外知名企业合作,尤其是职业类院校,为了强化实训环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它们更倾向于主动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而企业为了满足人力需求,促进人才供给,也有动力去和当地的职业院校联系。成渝应关注如何主动建立和培育这种新的纽带联系。

探索成立成渝地区高等教育研究联盟

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涛副教授: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是成渝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而区域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无疑是成渝高等教育发展的有力支撑。当前,成渝高等教育研究面临着“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相较于其他三大区域以及东部和中部省区的研究力量还有待于凝聚和提升。为此,建立科学研究的成渝高等教育研究联盟具有较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西南民族大学原党委书记陈达云教授:成渝地区高等教育研究联盟的定位应该是成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教育发展、具有引领性和指导性的高端智库。首先要树立一盘棋理念,打造好教育协作的高水平样板;其次,成渝两地应在教育发展规划方面形成协同效应;第三,要打造一支专注成渝经济发展的研究队伍;第四,应充分发挥重庆高教学会、四川高教学会的带动作用,共同研讨有关问题;第五,建立健全成渝联合培养体制以及校企联合培养机制。

西南民族大学教育与心理学学院院长朱为鸿教授:四川和重庆在文化上同源,在成渝协同发展过程中,如何在同源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创新,突出巴蜀文化的特点,增强巴蜀文化的影响力,探索出具有川渝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协同发展模式,是高等教育研究联盟应该重点探索的问题。

(论坛由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涛副教授主持)

制图:史童

新闻推荐

11部门: 统筹做好2021年春运工作和疫情防控

新华社北京1月12日电(记者安蓓)记者12日了解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发布意见,要求统筹做好2021年春运工作和疫情防控,努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