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种粮农民发年终奖是“良心奖”
黎青 作
□郝冬梅
一摞摞百元大钞整齐摆放在桌上,被叫到名字的种粮农民披上“种粮能手”绶带,手里捧着现金,脸上挂满笑容……这是江西省绿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连续第10年给种粮农民们发“年终奖”了,累计金额达3100多万元。(1月11日《新华每日电讯》)
“年终奖”越发越多的背后,是农村生机和活力的体现,农民同样可以成为体面的职业。粮食是事关国家安全的大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轻视农业”现象一再出现:农村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残”,很多人背井离乡去“外面赚大钱”。农业要发展,粮食要丰收,就需要让农业具有吸引力,就需要让更多年轻人加入其中,就需要更多科技力量介入其中。比如,为了激励参与农业,很多地方推出了农民评职称制度,这就是不错的激励。
正如一位领到了4万元“年终奖”的“种粮农民”说的那样:加上平时的基本工资,全年有10多万元收入,不比在城市里上班差!靠着“年终奖”,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正在回流农村,参与粮食种植的热情得以升温。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年终奖”。“年终奖”的意思就是促进发展的,就是鼓励人们投身祖国建设的。对于一个单位而言,对于一个系统而言,对于一个地方而言,“年终奖”的作用都是巨大的。各行各业都有“年终奖”,而种植粮食的农民也应该有“年终奖”。
“种粮农民”的“年终奖”,需要成为标准配置,农业的发展,粮食的稳产,“年终奖”不应该缺席,作为鼓励的一种手段,农业的阔步前行里,也需要有一个像模像样的“年终奖”。笔者以为,各地农业部门不妨也发散思维,从民营企业颁发“种粮年终奖”新闻里得到启发,设置涉及农业发展的“年终奖”,奖励种粮大户,奖励为农业作出贡献的农民。
种粮“年终奖”是个“良心奖”,不是可有可无的奖励。给农民发“年终奖”,奖出了时代的新风貌。
新闻推荐
如今,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古诗词比重大大增加,那么诗词为何鼎盛于唐宋时期?首先,唐宋时期朝廷在科举考试中重视诗词...